几场雷雨过后,母亲小菜地里的马齿苋便疯长起来,碧绿鲜嫩,格外喜人。酷暑难耐,别的野草都晒得蔫头耷脑,唯有马齿苋依旧青翠欲滴。田间地头,马齿苋算得上最肥美的“野蔬”。叶子细小,茎干却粗壮,叶形酷似马齿。夏日里,它既能消暑又能解毒,自然成了饭桌上的常客。
雨后,母亲常从门前小菜园挑些马齿苋回来。这乡土野菜,从初夏到深秋,家前屋后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母亲总说,暑天雨后采摘最是时候。昨日刚下过雨,今日叶片上还顶着水珠儿,鲜嫩翠绿,圆润饱满。绿色的茎杆带着暗红,一棵棵努力向上,透着股生机。不大一会儿,我们就摘了满满一篮子。
马齿苋的吃法多。凉拌之外,炒食、做汤、包饺子都行,各有风味。它也是道开胃菜。素炒马齿苋带着天然的微酸,怕酸的人或许不习惯,其实只需简单搭配蒜片和少许盐,就能炒出一盘清香。做马齿苋汤时,加些豆腐或鸡蛋进去,汤便更觉鲜美。而马齿苋饺子更是别具一格,将剁碎的马齿苋与猪肉或牛肉拌成馅,煮熟后入口,鲜香满口。
记得文学大师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曾这样回忆马齿苋:“我的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马齿苋干馅的包子,我也没少吃。不过我家包的多是肉馅的,素馅的马齿苋包子倒不大做,尤其冬天。这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每年过年,家里总要蒸上几笼马齿苋包子。
马齿苋不仅是美味野菜,更是济世良药,营养与药用价值都高。中医认为它性寒,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用新鲜马齿苋煎水服用,可防治急性肠炎、腹泻;捣烂外敷,能缓解蚊虫叮咬的疼痒,算得上“天然抗生素”。民间有谚:“夏天常吃马齿苋,一年无病又无害。”
冬日和新春吃马齿苋干的习俗,古已有之。明代王磐《野菜谱》记载:“入夏采,沸汤瀹过,曝干冬用,旋食亦可。”明代《遵生八笺》也说:“新年寅时,饮屠苏酒,吃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
这夏日里繁茂生长的马齿苋,从顶着雨珠的鲜嫩叶片,到饭桌上的寻常菜肴,再到冬日蒸笼里飘出香气的干菜包子,串起了四季,也连缀着许多人家餐桌上的记忆。它平凡,却为我们的日子,添了一份来自乡野的、珍贵的夏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