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痕  
夏日马齿苋  
碎布里的暖阳
3上一篇 2025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碎布里的暖阳

石颢
 

在小城民俗品展馆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玻璃展柜里,像一页被时光压平的旧信笺般的百衲衣,静静地诉说着自己的身世。无数块碎布被细密针脚缀连,蓝的如褪色的苍穹,粉的似被光阴揉皱的桃花,还有几小块磨得发亮、又带着黄土地底色的布块,瞬间把我拉回到童年时光。

祖母坐在土窑屋里那盘阔大土炕炕头,身边六条编织的针线笸篮里堆满了各色碎布块。她手持针线在斑斓碎布间穿梭,缀缝着给我穿的百衲衣。百衲衣也叫百家衣、老莱衣、百结衣等,是一种以各种颜色的碎布块缝成的中国传统服饰。幼时的我,身子孱弱,三天两头生病。按照乡风民俗,常生病的小孩,得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健康成长。

祖母就张罗为我缝件百衲衣,护佑我长大。在有着110户农家的我们石堡村,祖母出东家、进西家、串北家、去南家,挨门逐户摊笑脸向女主人讨要碎布块。讨得的碎布块颜色或鲜艳、或暗沉、或粗糙、或细腻、或褪色、或半新。那时正处物资短缺,农家生活极是不易的岁月,村里人家日子几乎都过得紧巴。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几年,破了补,补了再穿,穿破再补,补了又穿。给我缝制百衲衣的碎布块,有的来自旧床单、旧被面,有的来自破得不能再补的衣裤,有的来自缝新衣剩的。每块巴掌大的布块,皆有着不同人家的生活气息。有人跟祖母打趣说:“你孙子穿上花里胡哨的百衲衣,真的就少生病了?” 祖母则笑着回应:“尘世间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祖母缝制百衲衣时,神情专注又虔诚。她戴着用绱鞋麻绳子做腿子的老花镜,眯着眼,将一块块碎布块仔仔细细地一块一块拼接成衣。那密密匝匝的针脚,似是在讲述着当年山村人家生活的艰辛,又似是在编织着她对孙子的无尽厚爱。我常常坐在她对面,看着她给我缝制百衲衣,听她讲关于百衲衣的有趣故事。现时,那些故事已成了我童年最珍贵的温馨记忆。

从3岁到12岁,我穿废了5件祖母缝制的百衲衣。起初,我是极不情愿穿它的。走在村里,小伙伴们的衣服上虽带补丁,但一个颜色,而我穿的百衲衣颜色杂乱,就觉得自己是个另类,满心委屈。每次出门与伙伴玩耍,我都下意识地扯着衣角,试图用外衣遮掩贴身穿的百衲衣,怕被人笑话。而祖母就耐心劝我,说这百衲衣是为我祈福并保我平安的,穿上它我就能无病无灾地长大。我似懂非懂,便默默接受。渐渐地我习惯了穿着百衲衣的日子。它模样虽不讨我喜,却特别暖和,每个碎布块都像祖母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

在我的家乡,13岁就算成人了。过13岁生日那天,我脱掉百衲衣,有重获自由的喜悦,也有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后来,进城务工。走时,88岁的祖母把我穿过的仅存的一件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叮嘱我:“带上它,让它庇护你平安吉祥,你是穿村里百家碎布块拼缝的百衲衣长大的孩子,在外要遵纪守法,好好挣钱,为全村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的本分!” 看着她满是期许的眼神,我眼含泪花轻轻点头,将百衲衣搁进了行李箱。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