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大江奔流处,铁轨纵横间。“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紧扣联网补网强链,推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路网结构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新跨越,预计至2025年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超6000亿元、开通运营21个项目、新增铁路逾2600公里,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铁动力”。安徽的蜕变尤为亮眼——从昔日“交通洼地”跃升为“枢纽高地”,“在安徽坐高铁像坐地铁”的民生图景,正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一员,安徽曾长期受限于交通瓶颈。如今,通过“承接长三角、联动中西部”,构建合肥“时钟型”枢纽,高铁里程从2020年的2329公里(全国第一)增至2025年的近3000公里,实现从“交通洼地”到“枢纽高地”的升级。在合肥南站,“刷证即走、随到随走”的便捷体验,让“在安徽坐高铁像坐地铁”从愿景变为现实。这种“公交化”的高铁出行,不仅打通了城市间的时空壁垒,更让人才、技术、资本在皖江两岸加速流动。
安徽在铁路建设中,既坚守“匠心”,又勇闯“创新”。合肥西站建设中,施工单位以“首件示范、样板引路”为标准,将“精品理念”贯穿每一道工序;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现场,技术团队攻克超千米双主跨斜拉桥建造难题,为世界级桥梁建设积累“中国经验”。同时,智慧工地系统在安徽铁路项目中广泛应用,实时监控高风险工点、智能调度施工设备,让“传统建造”向“智能智造”加速转型。
从安徽“坐高铁像地铁”的民生便利,到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27.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超33万亿元的经济跃升,“轨道上的长三角”正以强劲动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