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新增600余个公共停车位
民警秒按“止损键” 老人养老金保住了
“急性胃肠炎”竟进了ICU 医生拨开迷雾揪出元凶
泗县东关社区:摆摊宣传送服务 医保征缴暖民心
滁州市发布推进网络餐饮服务 “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倡议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急性胃肠炎”竟进了ICU 医生拨开迷雾揪出元凶

记者 马冰璐 通讯员 张薇
 

星报讯 11月4日,记者获悉,安医大一附院ICU日前接诊了一例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几天内症状由“急性胃肠炎”急转直下,多个脏器功能损伤,险些危及生命。

突发急症:旅行后“胃肠炎”竟进了ICU

今年10月下旬,73岁的孙先生(化名)与家人外出旅行。可未曾想到,这次出行竟成了疾病的“引子”。10月24日返程后,他开始出现严重腹泻,以及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初步考虑为“急性胃肠炎”,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

前往诊所输液途中,孙先生骑车不慎摔了一跤。虽然未出现明显外伤,但自那之后,整个人越来越虚弱。10月27日,孙先生突发寒颤高热,体温升至38.9℃。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下降,并发多个脏器功能损伤(肾脏、心脏、凝血、呼吸、肝脏等)。病情迅速恶化,随即被紧急转入安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据重症医学科彭晓春副主任医师介绍,孙先生入院时,神志模糊,心跳快、血压偏低、呼吸费力、腹胀,尿液量少且为酱油样颜色。由于既往有腹泻呕吐史,又有摔伤史,初诊思路一度集中于:胃肠炎脱水并发感染?药物或毒物性中毒损伤?外伤后应激反应?但其他聚餐人员无发病情况,影像学检查无器质性外伤病灶,补液和抗生素治疗无效……正当诊断陷入僵局时,实验室报告提示:血小板仍进行性减少,伴多个脏器功能持续恶化。

病情扑朔:流行病学线索揭开谜团

经重症医学科和感染科联合会诊,细致追问病史后发现:患者平素居住在林木草丛环绕的农村环境,家中饲养鸡鸭和犬只,发病前发现过犬只皮肤有红疹。医生敏锐地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急性胃肠炎或外伤,而可能是一种经蜱虫传播的高危病毒性疾病!立即送检血清标本,结果显示: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核酸阳性,证实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这种疾病重症患者典型表现包括:高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严重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意识障碍、出血倾向。孙先生的临床表现正与此吻合。确诊后,医生立即实施综合治疗: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支持(血液净化、静脉丙种球蛋白),多器官功能支持(成分输血、床边肾脏替代治疗、呼吸循环支持、肝脏保护等)。经过系统救治,患者病情逐步稳定,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进行性回升。

医生提醒:腹泻+发热+血小板减少,别被“巧合”迷惑

旅途饮食、腹泻呕吐、摔伤史的叠加,使得孙先生被感染的早期症状非特异,极易被“胃肠炎”“外伤及感染”等掩盖。胃肠炎只是假象,摔伤是偶合,真正的元凶藏在草丛树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是识别SFTS的关键线索,农村、林区、草地暴露史是重要流行病学依据。早期识别并进行针对性抗病毒治疗和器官支持,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是主要感染途径,蜱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动物身上,耕种、园艺、在户外遛狗、露营都可能会与蜱接触。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引起SFTS流行高峰是每年4~10月份。外出应注意防护,切不可大意。彭晓春提醒:在有过草地林地等户外工作、生活、旅行史,两周内无明显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发热,伴有呕吐、乏力、腹痛腹泻、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之一或多项,请及时就医。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