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我省持续深化交通文旅融合
徽风皖韵论棋道,公益体彩谱新篇
怀宁县凉亭乡: 四力聚合“扫黄打非” 赋能高质量发展
告别“自证生存”! “无感互认”成为全国社保认证改革样本
离职员工成“家贼” 深夜背刺“老东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告别“自证生存”! “无感互认”成为全国社保认证改革样本

记者 祝亮
 

星报讯 在安徽亳州,一项名为“无感互认”的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改革,正悄然改变着百万市民的生活。

“以前每年都要去社区排队认证,现在啥都不用管,钱就自动到账了。”亳州市谯城区78岁的企业退休职工周一大感慨地说。以往,资格认证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项繁琐的任务,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家人陪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亳州通过“无感互认”改革,让数据“跑腿”,实现了待遇领取资格的自动认证。

记者从亳州市人社局了解到,2023年3月,亳州市聚焦参保群众在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性地推出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无感互认”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搭建了“无感互认”平台,采用“数据融合 + 共享复用”的数字化手段,关联待遇领取人员的旅游出行、宾馆住宿、老年食堂就餐、医养机构入住等生活轨迹信息,精准识别其生存状态,做到识别精准、认定精准。

“无感”,即认证数据由系统智能化比对、精准化识别,对群众全程无扰;“互认”,即把人社部门认证结果拓展到10个部门22项民生资金领取结果互认共享。通过这一平台,亳州市精准捕捉到90%以上待遇领取人员的生活轨迹,平台反馈存疑信息由1436个村网格员人工核查,实现了对群众的全程不打扰。

亳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无感互认”改革平台已归集群众出行、就医、旅游、助餐等50个渠道数据4530万条,消除了信息的“死角”和“孤岛”。每年全市141万名应领取待遇群众全部零跑腿、不打扰,累计安全发放资金158亿元,行政成本节约80%,基层工作量减少90%以上,有效破解了群众多头跑、自证难的问题,守护了资金安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亳州方案”。

目前,亳州“无感互认”模式已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公示项目,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列为典型案例,上海市奉贤区等多地前来学习。这一改革不仅重构了资格认证的政务服务模式,也为全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