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久久安康”。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秋敬老思亲的日子,更因“九”为阳数、与“久”同音,被赋予长寿寓意,因此也称作“老人节”。眼下气温转凉、昼夜温差变大,长辈身体易受季节影响,小编整理了饮食、运动、防护相关的健康建议,愿能帮长辈平安舒适度过这个金秋。
饮食
“补秋”有讲究,忌“燥”宜“润”
重阳节正值深秋,气候干燥,老年人易出现口干、皮肤燥、便秘等“秋燥”症状,饮食调理需遵循“滋阴润肺、温补不燥”原则:
多吃“润秋”食材
像银耳、百合、梨、蜂蜜等润肺润燥食物,可做成银耳百合羹、冰糖炖梨,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缓解呼吸道干燥;老年人还可适当食用芝麻、核桃等坚果,能滋养肝肾、润肠通便,但需控制量:每天10~15克为宜,避免油脂摄入过多。
温补不贪“热”
深秋可适当进补,但忌过量食用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以免加重“秋燥”;建议选择山药、莲子、南瓜等温和食材,搭配瘦肉、鱼肉补充优质蛋白,增强免疫力。
控盐控糖护血管
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节日聚餐时需注意控制盐和糖的摄入,少吃腌制食品、甜腻点心,避免血压、血糖波动。
运动
登高需量力,安全是第一
“重阳登高”是传统习俗,但老年人运动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避免盲目跟风:
登高前做好评估
有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疾病的长辈,不建议攀爬陡峭山峰;若选择登高,优先选坡度平缓、有扶手的路线,且需有人陪同,携带急救药品(如降压药、硝酸甘油)。
温和运动更安全
若不适合登高,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每天30分钟左右,既能活动筋骨,又能避免关节损伤;运动后及时添衣,避免出汗后受凉。
防护
警惕“秋病”,做好3件事
深秋是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需做好以下防护:
及时添衣,防温差
遵循“春捂秋冻”,但不盲目冻,早晚温差大时及时添加薄外套,避免因受凉诱发感冒、支气管炎;尤其注意颈部、腹部保暖,减少肠胃不适。
补水润燥,别忽视
秋燥易导致身体缺水,建议老年人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也可喝菊花茶、麦冬茶等淡茶水,但睡前1小时少喝水,防起夜影响睡眠。
情绪调节,防“悲秋”
深秋草木凋零,易让人产生低落情绪。老年人可多参与社交活动,比如跟老友下棋、跳广场舞之类的;又或在家养花草、听戏曲,保持心情舒畅;家人也需多陪伴,关注长辈心理状态。 据《中国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