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每日电讯 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市场主体达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38.1%……
今年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周年。作为我国第六批自贸试验区之一,五年来,这片范围近120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AR设备实时采集、AI算法智能比对、企业现场自验与海关远程验核同步进行……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口危险化学品智慧检验模式”,合肥一家企业将光刻胶等进口危化品原料的周转周期缩短了5天,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立足科创“金字招牌”,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系统性、集成式制度创新探索,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新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等集成改革;建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模式,服务外国专家超2万人次……五年来,创新苗圃成长为“制度森林”。
“我们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将试点任务放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说。
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增长到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高新技术企业达3426家,是设立之初的2.3倍,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落地生根,成长壮大。以量子产业为例,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已集聚全国约三分之一的量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