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662位代表中,安徽33人,其中合肥籍龚普生、龚澎是胞姐妹,龚澎和另一位代表乔冠华是夫妻。10月1日下午,他们在天安门目睹了开国大典盛况。这里谨公布我征集到的龚澎、龚普生相隔一年在天安门拍的照片和百年前的“全家福”,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以飨读者。
同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和北平燕京大学的龚普生、龚澎英语娴熟。1935年底“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她们姐妹于12月12日在未名湖前的临湖轩共同主持召开了外国记者招待会,及时把学界的呼声公之于世。出席招待会的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还有合众国际社以及《芝加哥每日论坛》《亚细亚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等驻北平的记者麦克·费希、鲍威尔、弗兰克·斯马瑟斯等。龚普生、龚澎出众的才华和睿智的语言,给到会的西方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可谓她们今后外交生涯的一次成功预演。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龚澎于1938年到延安,翌年跟随彭德怀赴山西,任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1940年后奉派重庆在周恩来身边工作,曾任秘书兼英文翻译、《新华日报》记者、南方局新闻发言人。1943年29岁的龚澎和30岁的乔冠华结婚,重庆潮湿,周恩来、邓颖超把他们楼上的卧室腾出来给他俩做婚房。1946年初,龚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后到上海组织出版英文刊物《新华月刊》,在香港主编英文刊物《中国文摘》,向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资讯。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纸电报将龚澎召回,她将参与筹组外交部。同时中共香港工委书记乔冠华以华南解放区代表身份也来到北平。他俩双双参加开国大典。
1938年入党但未暴露身份的龚普生被周恩来点名以学生领袖的背景到美国去,“你完全有能力做更多的国际统战工作!”1945年龚普生结识来旧金山创立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团中共代表董必武的秘书章汉夫,互有好感,渐生情愫。她奉召回国后,在西柏坡中央妇委工作。周恩来、邓颖超一直关心着“大龄青年”龚普生的婚姻大事,1949年6月中旬,邓颖超从北平去上海接宋庆龄北上商谈筹备建立新中国事宜,特意“捎”上龚普生,她说:“你的家长不在身边,我就作为女家的代表陪送你了!”7月1日是党的生日,在邓颖超的亲自主持下,36岁的龚普生和44岁的上海市委常委、市军管会外侨处处长章汉夫举行了简朴的婚礼。随后龚普生随邓颖超返北平。10月1日,她也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龚普生和章汉夫拍摄的天安门照片曾一直被误以为是开国大典当天,其实不然。
1949年11月8日晚,外交部举行成立大会,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拿着花名册依次点名,副部长为王稼祥、李克农、章汉夫。点到章汉夫时,周恩来说:他“正从上海赶来。20年代的老党员了,早年留过美,后来又留苏,当过省委书记。抗战胜利后曾在香港做外事工作。天津解放,他主持天津的外事工作;上海刚解放,中央又派他主持上海的外侨工作。”说明章汉夫没参加开国大典。点到司局长时,周恩来念亚洲司司长沈端先(夏衍),“现在还在上海任宣传部副部长,目前暂由乔冠华代理司长。”他又念到龚普生,职务为外交部国际条约法律司副司长。而龚澎是职务最高的女性,情报司(后改名新闻司)司长。
照片上章汉夫佩戴的“国庆”胸带,上有国徽。众所周知,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北京并作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等,国徽暂未确定。1950年6月18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9月20日公布了国徽图案。此前,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根据政协建议案,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一九五零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的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1950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庆日。
综上所述,再参考其他史料,此照片摄于195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