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弹棉花  
大暑时节
德令哈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暑时节

 

耿庆鲁

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二十四节气宛如一根生命辗转轮回的线,串起大江南北农耕的时序,上演着不一样的民俗风情,将日子编织成诗意的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现代生活对自然的依赖减少,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依旧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写出了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一过,秋天就要降临了。林子里敲起大钟的声音,仿佛能让人感觉夏日的暑气在一点点消失。大暑即大热,大热曝万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时节,气温高而潮湿,于是,期待一份清凉成了人们心中的渴望。

想起我的童年时代,人们在三伏天觅清凉的往事,心中有着莫名的感动。在荷塘边的柳树下乘凉,观荷花,闻荷香,自有一种惬意和舒爽。觅清凉还可以去树林深处,去小河边有树荫的月台上,去海边的椰子树下,只要你想,总能找到好去处。“哪儿凉快,到哪儿呆着去。”正是夏天最贴心的关爱。

俗话说“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的炎热,让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对一年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有的粮食作物经过高温的洗礼,就可顺利地经过一个生命周期,进而结出饱满成熟的果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宋代方回的《乙末六月大暑》写出了四季平分于天地之间,然而最为痛苦的就是炎热的夏天。对农作物来说,上蒸下煮的湿热,正是五谷结果的需求。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折磨,而是一种在烈日下的坚韧态度。对人生、对意志,都是一种真正的磨练。

“大暑至,万物荣华。”出自《管子》。我们生活在四季更迭的季风气候,实际上是靠夏天植物的生长,我们才吃得饱,穿得暖。正所谓万物荣华,才有万民富足。

唐朝白居易的《消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的消暑方法就是面对暑热,心静自然凉,静也许是对抗暑热的最好方法,一直坐到眼前无长物,自然能感觉到窗下吹来的凉风了。

大暑时节,是荷叶田田,绿树浓荫,芭蕉新绿,热气腾腾的时节。大暑到了,秋天就不远了,我有些渴望秋风拂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