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说  
赤脚医生  
大暑三伏天
诗词
下一篇4 2025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七十岁说  

王唯唯
 

2025年5月28日,是我七十岁生日,也就是说,我已走完人生整整七十年的路程。

认真想想,时间是真的不经过,70年的岁月就像流水般匆匆逝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回忆与感慨。实话实说,我不在意自己慢慢变老。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什么都不服,但不能不服老。生活中,有风有雨,时雨时晴,风雨交加,晴雨相间,这些是自然常态。人入老境,体力、记忆力、敏感力,均呈江河日下状,这些也是人生常态。人老了不像文物古董越老越值钱,尽管老大夫、老教授、老专家很吃香,却没有一个想老在别人的前面。老,毕竟是人生的最后一段,虽万般不愿却无法拒绝。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白居易在年届七十时写下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珍视和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认真想想,人老了,因为看清了自己,也就原谅了自己。所以,正确的仪式是,向自己的过去鞠躬道歉,深沉地说:那时候,我争强好胜,要得太多,对不起,委屈你了。往后的日子,一定好好过!

我现在每天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伏案读书和写作。我读书只读纸质书,不读电子书,觉得只有这样才有读书的现场感、仪式感。每天早饭之后,走进书房,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这样的时光,很是享受。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来读,在平平仄仄的字符间,在絮絮叨叨的述说中,在起起伏伏的故事里,乐在“读”之,乐在“思”之,乐在“悟”之,乐在“感”之,乐在“醉”之。借用亦舒的话说,书不是化妆品,改变不了你的五官。但你读过的书,却能融进你的气质里,显露在每一个需要力量的时刻。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所有写作都是一种纪念。”现在的我虽然似感到力不从心,不是那么信心满满,但写作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如果没有阅读和写作,我很难想象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勉励自己:春风既来,花自盛开,珍惜与文字结下的情缘,不轻易放下手中的笔!当然我也明白,现在我所写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沧海大文章”,而只是存在我过往岁月里一些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的细节,旧事新说而已。

每天傍晚,我就去离家不远的银河公园散散步。散步于我不仅仅只是健身、养生,而是更愿意把散步看做是感受生活之美的一种途径。一个人沿着河边散步,一花、一草、一鸟、一石……都是途中的小友,随时可为它们止步。随行随止,无牵无挂,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思绪似彻底放空,又仿佛满满当当。感觉这是最自由的时候,也是距离自己最近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在悠闲,充实快乐。

上周朋友老紫在群里发了一则顺口溜:七十不算老,八十满街跑,九十才称老,百岁上墙了。笑后细细琢磨,传统观念中,70岁常被视为老年阶段,而现代医学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使老年人寿命延长且保持较高生理机能。此顺口溜的意义告诉我们,人不思老,老不将至,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好好享受生活。

人生有限,死是生命的前提,有生有死,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现在的我,常常告诉自己,健健康康,轻轻松松,高高兴兴走完这段路就是人生赢家。正如梁实秋在《老年》一文中所说的:“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

七十岁了,作《七十岁说》,这是向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告白。给自己送上一句话: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