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狄百瑞: 以新儒学研究推动中西文明对话
姜椿芳宣介翻译苏联电影
张大千名字的由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姜椿芳宣介翻译苏联电影

 

1936年,姜椿芳奔赴上海,一头扎进了与苏联电影紧密相关的工作中。他任职于专门放映苏联电影的上海大戏院和主营苏联影片发行的亚洲影片公司,承担起翻译苏联影片说明书与对白的重任。每有新片上映,他还积极为报纸撰写宣传稿,在电影艺术领域不断拓展着自己的视野。

彼时的上海,革命文艺运动如火如荼。在这活跃的氛围里,姜椿芳结识了众多进步的文化人士、电影及戏剧艺术工作者。1936年10月10日,鲁迅携家眷悄然踏入上海大戏院观看根据普希金小说改编的苏联电影《复仇艳遇》。

姜椿芳抓住机会向鲁迅先生介绍为此次放映出版的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的小册子,告知其内容参考了鲁迅先生主编的《译文》月刊资料。同时,他无奈地提及,影片原本的翻译名称因国民党政府电影检查官的百般挑剔,才被迫改成如今这般。鲁迅先生听后,愤慨地感叹:“检查官就要把作品的题目,改得人们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作品。”

出于敬意,姜椿芳还送给鲁迅先生两张赠券,邀请他下次观影。然而,世事无常,仅仅一周后,鲁迅先生便与世长辞了,令人惋惜。

在那个特殊年代,上海的广大进步群众,尤其是革命文学艺术界人士,将观看苏联影片视为难得的学习机遇与艺术享受。哪怕上海大戏院地处偏僻的北四川路虬江路口,他们也甘愿冒着风险前往。姜椿芳总是热情接待,组织座谈会让大家评论影片,还招待记者,努力为苏联电影宣传推广。

周星 据《人民政协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