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已有5800年至5300年历史,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出土大批重要玉器,是长江下游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时至今日,“玉”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基因与特殊的标志物,它既是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媒介。
正如形制罕见的凌家滩重环玉璧,其外形优美独特,成为了2022年北京冬奥奖牌设计灵感之一。一枚枚运动健儿的闪亮奖牌,犹如文化使者,将凌家滩承载的中华玉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周而复始的四时八节有何规律?变幻莫测的风雨雷电如何预知?草长莺飞的炎炎盛夏为何洪水泛滥?平静安宁的万里山河为何瞬间倾覆?
凌家滩先民在不断“问天”的意识中,生发出探索宇宙、世界、自然万象的“祭祀”“占卜”“观象”种种行为,高擎着文明大旗一路前行。凌家滩遗址发现的大量祭祀、占卜遗存,揭示了先民朴素的宇宙观,也诉说着以祭祀占卜活动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
凌家滩遗址共出土6件完整的玉人。玉人服饰精美,表情庄重,双臂贴胸,十指分开,似为礼神致敬之姿,呈现出静穆、虔诚的精神状态,他们可能是凌家滩高等级贵族中巫师的形象。5300多年前的凌家滩,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水运交通便利。凌家滩先民用智慧和勤劳灌溉着农田,饲养着牲畜、烧陶治玉、纺线织布,不仅塑造了社群的物质世界,滋养了民众的精神世界,更成为凌家滩多维发展的重要基石。 据安徽博物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