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在2025年春节档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全亚洲首部过百亿元的影片,观影人次超2亿。这部现象级电影在视觉特效方面的创新突破是全国百余家动画公司和4000多名特效师的全力托举。其中,来自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毕业生参与了影片部分场面的特效制作。
两人就职不同公司,参与近三分钟制作
2月15日,王云龙和王骏明一起重返母校看望老师,两人是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动漫制作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曾是同一宿舍的室友。“00后”的王云龙,现就职于合肥翰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曾深度参与《哪吒2》《流浪地球2》等知名电影项目的特效制作。王骏明就职于南京叠影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包括他在内的100多人参与《哪吒2》特效制作。
“自己在电影院看的时候,一直等待着自己制作的画面出现。”王云龙说,荧幕出现和同事制作的35秒“三龙出逃虚空裂口”片段时,现场极具震撼的视听体验和周围观众的热烈反响,让之前所有辛苦都值得了。王骏明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总共参与《哪吒2》电影20分钟的全流程生产,主要是“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申公豹和申小豹第一次重逢”“殷夫人离世与哪吒告别”“陈塘关大战”等场面的特效制作。他个人参与近2分钟的“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陈塘关大战”场面特效制作。
接手国外团队放弃的任务,2秒画面修改17遍
《哪吒2》不仅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美的画面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以其震撼的特效制作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这部电影成功的背后,是像王云龙、王骏明一样的特效师们日夜加班的辛勤付出。“公司承接的部分场面,有些是接手国外团队制作的,因为效果不满意,拿回来重新开始做。”王骏明表示,电影周期非常紧张,为了赶上预定的上映日期,团队不得不日夜赶工,虽然工作强度大,但团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电影里每一帧画面的完美呈现都离不开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打磨,有时候一个镜头可能要修改几十次。”王云龙以其中一个2秒的“粒子特效”画面为例,2秒在观众眼里可能只是眨眼的时间,但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达到导演的要求,他不断调整和优化每一处细节,前后修改17次,最终呈现的35秒特效画面耗时整整7个月。
在他看来,电影的成功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的鼓舞。他也会以参与《哪吒2》特效制作为起点,继续投身于动画电影的特效制作,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展示更多的中国文化底蕴。
成为老师上课范例,鼓舞学生助力国产动漫行业
该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老师吴昊用“未来可期”四个字表达了对他们的高度认可。
“他们在电影特效制作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技术功底,还体现了对动画电影的热爱和责任感。”吴昊表示,这两位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老师们平时上课的范例,鼓舞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成为中国动画行业的未来之星。
近年来,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秉持“创新引领、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多维竞赛矩阵,毕业生在文化产业相关行业中表现突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动漫制作技术专业马建军老师介绍,学院一直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战能力的行业人才。“我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后,会根据兴趣划分游戏界面设计、三维制作等培养方向,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这种应用导向的育人模式,使毕业生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
据悉,近5年,该专业学生曾多次代表我省站上全国大赛领奖台,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取得耀眼战绩,获奖总数、等级均为安徽省高职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