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又一年  
喝碗腊八粥  
雪天大白菜
参观徽州非遗项目感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雪天大白菜

程耀恺
 

大白菜大约在霜降前后,进入越冬生长模式,这时候,菜农用草绳,把大白菜的叶子捆起来,再让它们接受寒霜的洗礼,完成“经霜回甘”的蜕变,入冬伊始,便可陆续起收了。在北方,是将大白菜们请进菜窖,淮河以南,则堆放到向阳的廊檐下,盖上草帘或旧棉被,以防冻着。

我从菜场买回一棵大白菜,老伴会用它做成各种菜肴:醋溜白菜;白菜炖白肉;白菜鱼头豆腐汤;白菜梗炒肉丝;菜梗炒香干;凉拌大白菜心。总之是充分发挥一棵菜不同部位的不同特长,以尽其妙。我则擅长制作大白菜肉馅饺子,隔一周包一次,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然后作为礼物,分送孩子们。这当然是我等升斗小民的家常吃法,听说满汉全席里还有“辣白菜卷”与“玉兔白菜”两样美味,作为一种蔬菜,大白菜,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适应各种风格烹饪手法的菜品。

大白菜为十字花科芸薹科跨年生草本。单叶互生;花两性,总状花序,花有4瓣,十字排列;长角果圆柱形,2 瓣开裂。大白菜与小白菜的不同,在于大白菜的叶片可以包结,而小白菜,不具备这一特点。

大白菜原产于我国北部,栽种历史相当悠久,其始祖为野生的“葑”。然而,葑的叶片苦,难以下咽,只有到了春天,它的柔嫩花薹,还不及聚集苦涩物质,味甘甜,可食用。《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葑,无以下体。”生动记录下三千年前,人们避开葑的下半部分,只采食其花薹的历史情景。东汉时期,南方人培育了叶子不苦、与葑近亲的蔬菜,因“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而以“菘”名之。随后,芜菁在北方出现,两相引种,都失败了,却意外获得二者的杂交种,即宋代扬州地区培育出“叶圆而大,或若萐,啖之无滓,决胜他土者,此所谓白菘也”。白菘在形态与口感上,已类乎今天的大白菜了。一直到明清,经不断改良,先后出现半结球与结球的品种。新品种叶片向内弯曲,由于外层叶片的遮光作用,内层叶片黄化,且能耐受更低的温度,从而适宜于北方生长。由于北方的秋末冬初温差大,能让叶片积累更多的糖分,在不知不觉中,北方大白菜的品质,反而优于它的原产地江浙,也因此,让北方成为大白菜的主产区。

大白菜从明代开始,传至朝鲜半岛、日本。“白菜”一词的出现,约始于唐代。柳宗元有首《白菜》诗,说:“不问白菜价,常闻黄金贵。”后来,宋代王安石、明代冯梦龙、清代纳兰性德,都以白菜为题写过诗。又因为白菜与“百财”谐音,从而激发了艺术家的想像力,白菜画与白菜玉雕,层出不穷。翠玉白菜,长18.7cm,宽9.1cm,叶脉分明,青白欲滴,寓意清白与纯洁;两只螽斯,停留其上,象征多子多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之一。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首提“布衣暖,菜根香”,后经宋代学者王信民:“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进一步发挥,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广为流播。明代洪应明,以《菜根潭》为其书名,该书以大白菜的根为“喻”,强调人生的艰苦与磨砺,其独特的修身处世哲学与智慧,迄今,仍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