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周三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18%,收报3946.74点;深证成指微幅收跌,收报13080.09点;创业板指涨0.25%,收报3076.85点。沪深两市成交额17259亿元,较周二缩量2002亿元。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仅有1200只,逾60只股票涨停。
经历三连阴的持续回调后,周三A股市场终于迎来短期企稳信号。早盘指数一度展开反弹,虽午后受海外市场拖累出现快速跳水,但尾盘再度震荡回升并顽强翻红,最终实现短期止跌。从整体走势来看,随着周三收盘站上红盘,此前连续三日的阴跌格局得以终结。更值得关注的是,A股守住了自3040点反弹以来的一条“隐性规律”,市场最多仅出现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调整,始终未出现“四连阴”的弱势形态。这种强势整理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市场内在的韧性,以及资金在关键点位附近的防御意愿。
与A股的抗跌表现形成对比的,是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周三亚太市场盘中一度尝试反攻,但随后再度走弱,引发投资者对流动性风险的担忧。其中,日本国债市场的波动尤为引人关注。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已突破2008年高位,显示债市抛压仍在加剧。而近期全球市场整体承压,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到日本国债流动性问题的冲击。
尽管外部环境仍不平静,但A股市场已逐步显现出企稳的积极信号。随着指数连续回调,市场短期底部特征正逐渐清晰:首先,成交量能持续萎缩,目前已降至不足1.8万亿元水平,反映出卖盘压力的减轻与惜售心态的增强,且并未出现大规模恐慌性抛售;其次,海外不利因素对A股情绪的冲击已出现边际减弱迹象,风险集中释放接近尾声;此外,权重板块如银行与石油等持续发挥护盘作用,对指数形成有效支撑。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A股抵御外部波动的内生力量。
综合来看,在海外市场表现疲软的背景下,A股展现出显著的相对强势与运行韧性。这不仅体现为指数未出现“四连阴”的技术规律被守住,更反映出在当前复杂环境中,A股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与抗跌能力。展望下一阶段,随着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回升,叠加国内重要会议带来的政策预期升温,市场仍具备结构性上行的基础与动力。
技术面上观察,市场全天震荡分化,沪指与创业板指小幅收红,但个股延续普跌态势,连续两日超4000股收绿,整体尚未出现明确的止跌企稳信号。不过,在连续数日的缩量调整后,市场风险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短期或存在一定的修复预期,届时修复力度仍是关键,若指数五日线无法有效站上的话,弱势整理结构或将延续,不排除进一步向下探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