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水墨溪洲
合肥GDP四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
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12位
合肥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14岁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12位

记者 沈娟娟
 

星报讯 11月18日,在合肥市“决胜‘十四五’ 搏出新精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合肥市科技局局长范进透露,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12位,五年前进8位,稳居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前10,“科创名城”名片日益凸显。

“合肥2025年全球科技集群第39位,五年跃升40位,成为我国近年来在全球科技集群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范进介绍,合肥科技战略力量已实现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布局”构建。

布局建设13个大科学装置,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科创高地拔节起势,国内首个深空探测国际学会成立,国家实验室“总平台”“总链长”作用进一步凸显,成功研制“九章三号”“祖冲之三号”等重大成果……一系列科技成果在合肥不断涌现。

此外,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运行时间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混合磁体、水冷磁体强度、全超导磁体稳定运行刷新三项世界纪录,完成“大满贯”。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一直是创新的关键挑战,而合肥正在逐步攻克这一难题。

据介绍,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国有成果转化持股平台,首创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孵化器等平台载体近300家。数据显示,合肥5年新增建设36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57家,吸引北京理工、上海交大等一批理工强校大院在合肥战略布局,合计集聚院士30余名、科技人才6400余名。全市推动成果转化成立企业超3400家,其中估值过亿的种子独角兽企业超百家,5家企业入选中国2025科创未来之星(全国总计80家)。

记者了解到,合肥还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做大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资金、人才、场景等要素向企业汇聚,五年来培育国家高企成功破万、增长3倍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6万家、增长6倍以上。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3家,均居全国城市第5位;科创板上市企业20家,居全国第6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