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数百公里的城际爱心接力
合肥市严查重型柴油车“三不两改一黑”
指尖拾光 螺钿传韵
无人机“热成像”助力 两小时寻回走失老人
安徽泗县刘圩镇:“红巷”议事堂把群众“琐事”办进心坎里
下一篇4 2025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场跨越数百公里的城际爱心接力
合黄两地志愿服务为奔丧老人撑起温柔晴空
记者 沈娟娟 通讯员 许庆勇
 

星报讯 “红马甲的身影一出现,我悬着的心就落地了。”近日,年近八旬的许运福老人从肥东老家奔丧归来,回到歙县王村镇的家里。往返黄山与合肥,这位腿脚不便的普通农民亲身感受了一场跨越百公里的城际爱心接力。

11月10日傍晚,许运福接到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外甥的来电,姐姐突发疾病离世,他瞬间瘫坐在椅上。作为弟弟,他必须立刻返乡送姐姐最后一程,可早年劳作留下的腿伤让他行走不便,远在浙江工作的女儿赶不回来,老家亲友又被丧事绊住手脚,孤身一人的他连进站乘车都成了奢望。

“高铁站那么多台阶、那么多人流,这条腿上下楼梯非常吃力,心里慌得很。”许运福回忆道。情急之下,远在肥东老家的亲戚想到合肥高铁南站的志愿者。于是,抱着一丝希望,许运福的侄孙帮忙联系了合肥包河区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

接到求助的瞬间,志愿者张小莹和同事邹彤、林丽萍,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负责起老人的接送站。“老人奔丧心情急迫,腿脚又不方便,我们必须把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好,不能出一点差错。”张小莹放下手中的登记本,立刻查询老人第二天乘坐高铁G2556列车的信息,提前做好接站的一切准备。

11月11日上午9:36,许运福老人乘坐的高铁缓缓驶入合肥南站。张小莹和同事快步上前,隔着车窗就看到座位上的许运福。

“许大爷,我们来接您了,别着急。”她们一边轻声安抚,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老人起身。同事邹彤半蹲身子托住老人的手臂,林丽萍则稳稳扶住轮椅,生怕动作快了让老人不适。待老人坐定,她们又细心地从随身的志愿背包里掏出温水递过去:“大爷,先喝口水缓一缓。”

从站台到出站口,需要经过一段地下通道和自动扶梯。她们始终侧着身子推轮椅,左手稳稳把控方向,右手时不时回头留意老人的状态。“大爷,您别怕,扶梯很稳,我一直陪着您。”到达出站口时,老人的侄孙已在等候,核对身份信息后,她们协助老人交接行李,直到看着老人被亲属安全接走,才松了口气返回岗位。离开前,张小莹特意留下自己的电话,叮嘱老人返程时务必联系她。

11月13日,处理完丧事的许运福准备返程,这一次,张小莹与同事王海燕,不仅提前为老人办理了重点旅客服务,还通过高铁站对接了黄山北站志愿服务队,将老人的身体状况、乘车信息一一同步给黄山北站的志愿者。

下午3:36,许运福老人乘坐的G321列车抵达黄山北站,早已等候在此的志愿者们无缝衔接,接过了爱心的“接力棒”。她们提前了解老人的下车位置,早早守候在车厢门口,下车后二话不说背起老人,稳步穿过站台、走出出站口,安全将老人送到直达歙县王村镇的公交车上……

临别前,许运福老人眼眶泛红:“这一路的红马甲,比亲人还周到。她们不仅帮我解决了行路难题,更在我最难过的时候,给了我最贴心的安慰。她们让我知道,再难的路,都有人帮你一起走。”

从合肥南站的“送一程”到黄山北站的“接一步”,从提前等候的轮椅到全程贴心的陪伴,两地志愿者用“无缝衔接”的服务,为许运福老人铺就了一条温暖归途。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