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外卖》 王晚 著
近年,快递、网约车、保洁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行业的从业者纷纷动笔讲述自己的故事,让读者从中了解这些劳动者的甘苦。本书作者即是一位来自山东的女性外卖骑手,她用笔记录下所见所闻,写跑外卖的工作经历,汗水和收获,伤感和喜悦,也写到故乡的世态人情带给她的慰藉和困扰。
《消息》 贾平凹 著
贾平凹新作《消息》以笔记体小说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脉与当代现实深度融合。作家以“倾听者”姿态捕捉民间烟火气,赋予作品厚重的生活质感,90余则短篇勾连成“当代山居图”,承袭《聊斋》《山海经》的笔记传统,又以“水经流图”结构实现散文与小说的跨界融合。
《守护她》 [法]让·巴蒂斯特·安德烈亚 著,黄雅琴 译
这是获得2023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唯美浪漫的笔调和疾徐有致的节奏创造了这个关于偶然、默契、爱情/友情和灵魂相通的故事。或许与作者本身亦是编剧和导演有关,这部作品围绕着男女主人公一生中聚散交织的命运,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颇有戏剧性,又适可而止。
《世界上的三种人》 罗伟章 著
这本小说集包含5个故事,诠释隐秘情感对人生的影响。五篇作品,分别深入剖析男人、女人和岳母之间的微妙关系;探寻争执一生的夫妻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展现被卷入谣言旋涡的夫妻的困境;细绘隐居在原生态河湾中一对男女的隐秘情感;窥探“躺着走路”的高考状元在婚后转变为“站着走路”的常人……
《青云梯》 范稳 著
作品以云南高原一百年的交通发展史为背景,展现云南人民立志改变交通状况的历史风云和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上世纪初法国殖民者用一列火车撞开了南中国的大门,到滇南人民知耻后勇、自强不息,独立修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再到21世纪高铁高速蜿蜒在云南高原的崇山峻岭,云南人民把铁路修到了境外。
陈子善 著
《在文学史深处打捞》
陈子善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从事现代文学史料的发掘、考辨与阐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史料学派”的代表性学者。本书是他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最新收获。全书分为两编:上编“考释篇”,侧重于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社团流派、作家作品、杂志副刊的研读考释。
《小说榫卯:细节的秘密与冒险》 张秋子 著
张秋子是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讲授外国文学,而作为这本书的作者,她是专业读者和文学门道拆解者、阅读之美领会者。这本书名中有“榫卯”二字,可以理解成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有如建筑架构中的榫卯,是基本的结构,是由微观到宏观的组成,所以本书大半篇幅皆在探讨文学中的“细节”。
《人工智能的边界》 张军平 著
这是人工智能专家张军平教授撰写的一本科普书,重点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各种实际应用;第二部分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局限,如缺乏感情、不能自主发育、没有急智反应等等;第三部分聚焦人工智能的前景,讨论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1938回答2026》 徐海蛟 著
一个废弃的渔轮厂码头,一个镌刻着“民国二十四年”的码头邮政所的邮筒,一封神秘的来自1938年的信,串联起了西南联大学生梅姝,和生活在2026年的初二女生闻小秋的日常。知识青年们的抗战日常,在走进当下少年儿童个人成长经历的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固有生活的一种超越和震撼。
《一鲸落,万物生》 [美]林恩·布鲁内尔 著,[美]陈振盼 绘,朱墨 译
一部以“鲸落”现象为核心的非虚构绘本。全书以一头蓝鲸的生命终点为起点,通过科学叙事与艺术渲染,展现了死亡成为深海生态系统的再生起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