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2毫升血,就可以快速排查肝癌。11月5日,记者获悉,安医大一附院北区日前已顺利开展血清寡糖链检测项目,这也是省内首个基于糖组学技术的肝癌辅助诊断新项目,为我省乙肝肝硬化、肝癌高危人群搭建起精准早筛早诊的又一道健康防线,填补了安徽肝癌早期诊断领域的技术空白。
肝癌,作为我国发病率第四、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威胁着无数家庭的健康。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而传统血液检测手段却存在明显短板:约30%~4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正常,无法启动及时预警作用,常常导致早诊“滞后”。
“血清寡糖链检测,只需要抽2到3毫升外周血,就能通过精准捕捉9种关键寡糖链的占比,经专业函数计算得出“G值”,快速判断肝脏糖组是否异常。若G值≥5,提示肝脏糖组检测异常,需进一步通过CT、增强CT、MRI等检查排查肝癌;若G值<5,表明肝脏糖组未发现异常,按常规周期随访即可。”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副院长、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郜玉峰介绍,后续更会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或随访方案。
郜玉峰提醒,血清寡糖链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肝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有很好的预警价值,但不能替代病理诊断或影像检查。若检测结果为阳性,不必过度焦虑,及时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随访即可;若结果为阴性,也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按医嘱定期随访——肝癌处于动态变化中,长期监测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