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壁画中的常见服饰
唐墓壁画中的鞋履
唐墓壁画中的幞头
下一篇4 2025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唐墓壁画中的常见服饰

章怀太子墓《客使图》
懿德太子墓《执笏男吏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内侍图》
 

唐墓壁画的人物服饰形式多样,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斑斓多姿。壁画中人物的服饰主要有朝服、公服和常服(衫襦、裙服)、胡服、冠、幞头、抹额、带、履等。今天我们来了解唐墓壁画中常见的三类服饰:朝服、公服和常服。            

朝服

朝服是典礼中经常使用的标准礼服。《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朝服,亦名具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皁领、襈、裙,白裙襦,亦裙衫也。革带,钩鞢,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剑,珮,绶,一品已下,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大事则服之。七品已上,去剑、珮、绶,余并同。”

朝服的图像以章怀太子墓《客使图》最具有代表性。图中三位唐朝官员均身着袖子宽肥的红色上衣,领口、袖口均镶有黑色的宽边,上衣领口里露出了内穿的白色纱单衣的领沿;下身穿白色的长裙下裳,长裙外面还系有一条白色的裙裳,裙裳下摆加缀有黑色的裙裾,裙裾上被精心地做出了无数细小的折裥;腰束宽革带,腹前悬垂一条窄长的蔽膝,腰后拖垂长及地面的彩色五菱纹绶带;足着黑色笏头舄,头戴黑色介帻,外罩轩黑质地的武弁大冠。

公服

公服比朝服更加简单、穿着场合更随便。“公服,亦名从省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裙襦,亦裙衫也。革带,钩鞢,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一品以下,五品以上,谒见东宫及余公事则服之。其六品以下,去纷、鞶囊,余并同。” 如懿德太子墓《执笏男吏图》中人物的服饰便是公服。

常服

常服即日常所用,一般比较简单,基本式样为圆领袍服,除衣服颜色、装饰花纹及腰带上镶嵌及带头“铊尾”(或叫“獭尾”)所用的材料有一定等级区别外,衣着式样差别不大。在唐代,一般男子在正式场合所穿之礼服称袍衫。袍衫是长衣,有衬里的称袍,无衬里的单衣称衫。衫又有长衫、短衫的区别。短衫有衬里的则称“襦衫”。一般来说,袍是冬天穿,衫是春夏穿,视节气而转换。男子通行的袍衫都是圆领,长过膝。袍衫在隋及初唐深受胡服的影响,为圆领、右衽、窄袖,领及下摆处没有边缘,衣的长短不一。短的至膝,长的至足。中唐以后式样则渐趋于宽长。

袍衫中有一种称为襕袍、襕衫,一般为官员之常服。“襕”字与“栏”意思相通,指在袍衫下方缘边加施横襕。如懿德太子墓壁画《执笏男吏图》中,人物身穿圆领襕衫,足蹬乌皮尖头靴,双手执笏板于胸前。通常官僚所服有五色织纹,士庶人等则服白袍衫,如懿德太子墓中的《内侍图》。

唐墓壁画中的朝服、公服与常服,不仅体现了唐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分明与礼仪规范,也展现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开放与多元。从庄重典雅的朝服,到简洁实用的公服,再到日常穿着的常服,三类服饰各具功能与形制特征,是我们了解唐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