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以为“紫禁城”,就是北京的古称。其实并不然,准确地说“紫禁城”,应为“故宫”。 今年10月10日,正好是紫禁城改为故宫整整100周年。为此,故宫隆重举行了“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
故宫,原称“紫禁城”,座落在北京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建筑气魄宏伟,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极为壮观,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迄今为止,已有六百年历史,不愧为当今世界五大宫之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偌大故宫,并无紫色。但为何称为“紫禁城”?在古代紫色被视为一种尊贵的颜色,主要源于古代天文学,紫微垣乃为天子居住地,代表皇权至高无上;而“禁”则体现皇宫的神秘与森严。故而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棣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在北京建皇城时,取名“紫禁城”,并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帝都原则,建造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城墙高10米,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内廷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屋顶形式多达10种以上,每座大殿屋顶各不相同,屋顶铺满各色琉璃瓦件,主要宫殿以黄色为主色调,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吻兽造型优美,既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
我曾登上天安门城楼俯瞰皇城,整个构建和布局气势磅礴,巍峨雄伟,豪华壮丽,富丽堂皇,庄严和谐。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也给皇城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尤其是四个大门,高耸矗立,戒备森严,威武雄壮,各具特色。正门名为午门,呈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北门为玄武门,清朝改称“神武门”。还有四个城角,有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结构奇丽。
紫禁城内还有“三宫六院”。所谓“三宫”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是皇帝寝宫。清朝雍正以后,皇帝移居养心殿;所谓“六院”分别是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后妃生活的地方,建造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宫深似海,姽婳幽静,各具风格,相互衬映,相映成趣,泾渭分明,大气庄重。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紫禁城真正回到人民手中,进行大规模修缮,旧貌换新颜,并收藏和陈列了大批珍贵文物。这些贵重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赓续绵延的文脉,实行对外开放,人不分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一律平等自由地进出故宫参观,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