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女儿卫道京婚事揭秘
2025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卫立煌女儿卫道京婚事揭秘

图中卫立煌葛礼威生:卫道杰(后右)卫道崇(中右);卫立煌田玉丽生:卫道煦(后左)卫道京(中左);卫立煌朱韵珩生:卫道蕴(坐右)卫道然(坐左)。
卫立煌韩权华夫妇访问美国。图右卫道京
 

1939年夏,朱韵珩携子女在成都照相馆拍下卫立煌缺席的“全家福”寄给在前线的丈夫,秋即殒于医疗事故。

卫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合肥人。15岁在家乡参加辛亥革命,抗日名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解放战争后期曾因在东北兵败被蒋介石软禁,后出走香港,1955年3月返回大陆后在广州给毛主席发电,毛泽东复电有“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藉图良晤。”卫立煌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当年同在香港的卫立煌儿子卫道杰、卫道然都陆续回来了,可女儿卫道京一直没有回。为什么?殊途道不同。这里首度披露并不为卫立煌看好的卫道京婚姻往事。     闻始

A 不准进家门的女婿

笔者曾在南京采访卫立煌在香港时期的贴身随从柴春生。柴说当年香港的生活消费比大陆高多了,卫立煌手下有一帮人要养活,坐吃山空终有捉襟见肘之时,于是动起了做生意的念头。他拿出一笔钱开酒店,总店名叫胜斯,分店名为颐和园酒家。新中国成立时,卫立煌曾向毛主席“敬电驰贺”。中共香港工委表示欢迎他回大陆定居,卫立煌以“脚疾”为由表示暂不能成行。实际上他是在探底,中共方面到底能不能宽恕他这个“战犯”。

从1949年初到1955年初,卫立煌在香港秘密隐居6年,不少亲朋故旧都常来看望,但“只有一个人父亲是不准其进家门的。虽经多人说情,他也坚决不同意。因为这个人的上司向父亲说过,此人反复无常,政治上看风使舵,属于有奶便是娘之类。此人姓赵,是一个被台湾收买的假文人,以惯于捏造故事、诬蔑亲友、出卖尊长为能事,后来也就靠这点本领混入台湾一家主要报社,其实只是被利用而已。”1984年卫立煌的小儿子卫道然在北京和笔者讲的这番话,语焉不详,似乎有难言之隐,笔者也一直存疑。剑指何人?“不准其进家门”“诬蔑亲友”“出卖尊长”,说明是有某种关系的“家人”。如今卫道然已故,笔者经过艰难考证,终于搞清楚他叫赵滋蕃,卫立煌的女婿!

B 赵滋蕃和两个女人

查1986年台湾出版的《湖南文献》第十四卷第二期《赵滋蕃先生事略》,开头谓:

先生名滋蕃,原名资藩,笔名文寿,湖南省益阳县人,民国十三年元月十三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祖父达霏公,曾任前清教谕,导诲生员,望重士林。父绍周公,于欧战前留学柏林大学研习医术,学成即侨居彼邦行医。娶同邑大家闺秀符爱光女士,婚后生活美满,仅生育先生一人,三代单传。民国廿七年,抗战激烈,日德进行勾结,绍周公率眷归国,先生始学习祖国文字。先后进入故乡豫章小学、信义中学肄业……

赵滋蕃1950年从湖南老家悄然出走香港,1953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半下流社会》。期间供职香港亚洲出版社,至总编辑职。1964年去台,任某主要报纸副刊主笔、东南大学教授。著有系列中长篇小说和科幻小说及杂文、文艺论著等。1986年3月14日病逝。

湘籍女作家叶梦1998年发表过纪实散文《隔海情缘》,谈及赵滋蕃与两个女人——崔鹏飞、卫道京数十年的恩恩怨怨。

崔鹏飞高中就读长沙明德中学。战时学校迁往湘中安化蓝田镇,同时搬来的长沙妙高峰中学有一个从德国归来叫赵滋蕃的学长。当时两校之间常有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还不谙汉语的赵滋蕃便把漂亮的崔鹏飞约出来,替她出主意,促使崔鹏飞每每夺魁,她也隐约感到这位老乡已爱上了她。后赵滋蕃考上湖南大学,崔鹏飞就读的明德中学迁往溆浦。赵滋蕃经常给崔鹏飞写信,还到溆浦来看她,同学们都知道赵滋蕃是她的男朋友了。每当这个时候,崔鹏飞便浑身不自在,不晓得如何处理,觉得自己还在读书便谈恋爱有点丑。

1945年初赵滋蕃在湖大读书时应召参加远征军,抗战胜利后回到湖大继续完成学业。赵与崔之间感情逐渐加深,可崔母并不大赞成这桩婚事,认为赵家开个小药店,远不如崔家殷实,只是崔父很喜欢赵滋蕃的才气。不久,崔母病逝,赵滋蕃以未婚女婿身份前来吊孝。这时,处在丧母悲痛之中的崔鹏飞一下子缩短了与赵滋蕃在感情上的距离。

高中毕业的崔鹏飞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但因父母相继去世,家中三个弟妹都在上学,她只好放弃升学到洞庭湖区教书。1946年湖南大学举办集体婚礼,赵滋蕃、崔鹏飞喜结良缘。从此崔鹏飞成了赵家的媳妇,住进“赵宝定堂”药号,有了女儿有了儿子。

赵滋蕃从湖大经济系毕业后转而弄文,解放后他去了《湘中日报》。只是心高气傲的他与报社头头意见不合,便决定“出去”。1950年7月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26岁的他吻别26岁的妻子,只身一人辗转遁往香港。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夫君在那头。赵滋蕃出走时,崔鹏飞又已怀有四个月身孕。只是仅仅两年,赵滋蕃又结识从美国留学回港的卫道京并成婚。赵滋蕃如何追到卫家二小姐,是不是刻意隐瞒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不过卫立煌坚决不同意这个“政见不合”女婿进门,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话分两头。人民路小学教师崔鹏飞常常喃喃自语:“我总不往那方面想,他后来又结了婚我并不知道。他从香港去台湾,几十年了,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以前他要我写信先是由香港的吴某某转,后来又由颐和园酒家转,再后来是由卫道京转。我总纳闷: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地址,卫—道—京……一直以为是一条街或者一个巷子呢?”再后来是断了音讯。

笔者曾见到一张崔鹏飞三个孩子赵惠娟、赵昆如、崔娟娟摄于1956年六一儿童节的照片。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有特殊身份的母亲孤身把他们拉扯大的艰辛。好不容易盼到海峡两岸解冻,可归来探亲的人流中却再也见不到当年走出去的那个人了。

C 悲欢离合都曾有过

卫道京生的两个子女,赵滋蕃还是命名坤如、惠娟,和留在大陆的子女同名。不过卫道京、赵滋蕃最终还是离了婚。赵滋蕃病故三年后,卫道京的女儿从美国洛杉矶飞鸿,致中国湖南的“鹏飞妈妈”还附上她小家的照片。在家乡教书数十年,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并结婚生子、又侍奉并送走公婆的赵鹏飞才“如梦初醒”,原来乡愁换不来船票呀!

1954年底卫立煌突然接到妻子韩权华的六姐韩恂华从北京寄来的一封亲笔信。韩权华的六姐和五姐早年都和邓颖超熟识。六姐的这封信,明显看出是受周总理嘱托的,因为信中有这么一句:当年在太原和你晤面的朋友再次表示,欢迎卫立煌将军回大陆定居。卫立煌接信后决意返回大陆,他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向香港中共党组织报告,请尽快安排行止。有意思的是,柴春生清楚地记得,当年卫立煌差他送信是到铜锣湾半山上,直接交中共香港工委书记张铁生。他向笔者强调:“张铁生,那个‘白卷英雄’和他同名,一个字也不差。”

卫道京幼年生活在合肥,战时就读于成都南薰中学,后去美国留学。经湖南理工学院院长余三定先生牵线,笔者和湖南省作协一级作家叶梦女士电话联系上。她说她真不知道卫道京就是卫立煌的女儿,当初她采访时,崔鹏飞自然也不知道。山水阻隔,世事纷攘,这段眼看就要被湮没的卫道京与赵滋蕃、赵滋蕃与崔鹏飞之间的“爱恨情缘”,不应“尘封”,这里略作解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