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质生产力 挺立科创新高地
2025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锻造新质生产力 挺立科创新高地

记者 徐越蔷 文/图
招商车研合肥公司轻型车高低温排放实验室
东超科技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应用场景“非接触数字化手术室”
 

江淮潮涌,创新奔流。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合肥市牢记殷殷嘱托,勇担使命,坚持栽“创新之花”,结“产业硕果”,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14.7亿元、增长6%,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连续17个月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1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万户,跻身2025年全球“科技集群”第39位,五年晋升40位,连续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前十。

强链条 筑牢产业崛起根基

“我们前不久刚交付了一笔销往智利的纯电重卡订单。” 在合肥包河经开区,安徽苇渡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负责人奚星捷向记者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纯电重卡在总重49吨满载状态下,续航里程达670公里,而正在研发的第二代车型目标更是突破800公里。

作为国内首家面向美国、欧洲、澳洲、新西兰等地,提供纯正向研发的新能源智能重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苇渡科技自主掌握核心科技,目前已经和多家物流企业合作测试。

“公司落地合肥,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中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布局,我们在产品关键零部件上与合肥本土企业有着密切合作。” 奚星捷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共同心声。如今,每台从合肥驶出的苇渡重卡,都在用“一公里一度电”的实在效益,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新能源重卡的硬实力。

合肥是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始终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发展,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品牌最全、技术最先进、产业链供应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是唯一的国家层面“五试点”城市。在后市场领域,合肥提出全开放、全无人、规模化、商业化、融合化的模式,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1326公里。

在肥西县,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于今年7月投入运营,能够提供研发验证、供应商检测、进口商检、出口认证、标准制修订、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是安徽省首个全资质国家级汽车检验机构。

记者看到,碰撞实验室场地摆放了一把汽车座椅,滑台在百毫秒内加速,使座椅承受冲击。后续,现场工作人员通过高速摄像等设备检查座椅情况。这是汽车上市售卖前必要的检测环节。

“我们在10月10日获得了CNAS资质,出具的检测报告具备国内公信力及国际互认性,可以就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研发及认证检测服务。”公司副总经理石来华说,“我们既给车辆做‘体检’,又帮企业攻‘技术’,还为行业立‘标准’,补齐安徽汽车产业链‘短板’,助力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拓场景 抢占转型发展先机

模拟手术室中医学影像被隔空放大细节,电梯间可实现隔空按键,汽车内与智能数字人流畅互动……这并非电影特效,而是东超科技无介质“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日常演示。此技术在清晰度、亮度等核心指标上已实现全面国产化领先,并拥有近万平方米自研厂房保障产能。

“这些源自我们团队对基础光学结构的持续重构与成像路径的反复推演。科学技术要打头阵,我们将持续深耕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东超科技副总经理朱永志表示。

新兴产业的魅力在于抢占先机。在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一场机器人“家务秀”正在上演。擦桌、浇花、叠衣,每个动作都展露出不错的控制能力。

“我们是国内唯一实现‘专项场景长序列多任务连贯操作’技术商业化落地的企业。” 零次方副总经理马晓龙介绍说,自2025年1月落户合肥以来,公司迅速获得地方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9个月内累计订单超5000万元,完成三轮融资超亿元,布局合肥、深圳与日本东京三地形成国际化架构。

这些创新企业的蓬勃发展,彰显了合肥在培育新兴产业上的战略眼光。通过场景开放、政策扶持、资本助力,让科技引擎更加强劲有力,助力“新看点”加速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攻技术 澎湃创新策源活力

“这是全球首款商用宽场NV显微镜,产品基于氮-空位色心技术,具备高分辨率、大视野、大磁场探测范围和快速成像等优势,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在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克标介绍道。

通过持续研发,国仪量子攻克多项核心技术,研制出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扫描NV探针显微镜、核磁共振波谱仪等数十款创新产品,其中多款仪器实现进口替代,并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超越。

近年来,合肥市下好创新先手棋,坚持“四个面向”,依托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台,持续巩固创新优势,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强化科技型企业主体地位,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健全“国科小—国家高企—科技领军企业”全链条梯度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成立于2021年的中科采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批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企业。企业聚焦相关领域对信号精密采集的共性需求,专注于传感器信号数字化及高端数据采集仪器与装备的研制。

核能谱测量分析仪、瞬态信号记录仪及PXIe、PCIe、μXI系列模块化仪器产品……中科采象创始人曹平如数家珍。“我们以‘快电子学技术’和‘模块化仪器技术’两大核心技术为基础,构建‘基础+通用+行业’的多维产品矩阵布局。”曹平表示,公司将为国产高精度测试仪器在汽车工业领域的规模化替代赋能。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越跑越快,到“空中成像”重塑人机交互未来,再到量子科技加速照进现实,合肥正以深刻的创新实践,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在这片热土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如春潮涌动。面向未来,合肥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