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清晨的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流水潺潺,绿草如茵,树木葱郁,澄澈的水面上偶尔掠过几只水鸟,为这幅生态画卷增添了灵动生机。岸边的亲水平台上,早起的市民早已开启了活力满满的一天 —— 有随着音乐舒展肢体的晨练者,有推着婴儿车漫步的年轻父母,还有坐在休闲驿站里闲聊的老人,微风拂过,空气中带着草木与湖水的清新气息。
谁能想到,如今这幅 “水清岸绿、人水和谐” 的美景背后,藏着一套守护水环境的 “智慧密码”。在湿地公园深处,一座 3 万吨级的中园污水调蓄池正默默运转,它与散布在内河沿线的 13 处排口、4.7 公里收集管网共同组成了天长市初雨截流系统的核心。每当降雨来临,初期溢流污水会被管网精准收集,源源不断汇入调蓄池暂存;待雨过天晴,这些污水又会被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过科学处理后 “变身” 清澈水体,重新回归自然循环。
天长市标本兼治,持续优化城市水生态环境,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对老城区、城中区等老旧管网、合流制管网进行改造;实施老川桥河、东城河、西城河等河道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建设浔河口、合群水库、合群河口等湿地;开展内城河清淤,贯通内城河水系,让一城“河水活起来”。
治水成效,百姓最知。如今的天长内城河,已从过去的 “黑臭水体” 蜕变为 “清水绿岸”—— 河道沿线的截污管道织密了 “防护网”,生态湿地筑起了 “净化屏”,流动的河水带动了整个城市的 “水活力”。数据显示,天长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 98%。
傍晚时分,红草湖湿地公园和城河边的灯光渐次亮起,饭后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绿树与灯光,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从 “治水” 到 “享水”,天长用一泓清水擦亮了城市的生态底色,也让 “水清、岸绿、景美” 的宜居梦想,变成了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