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疯子、巨匠、商品……对于被神化的梵高,解读越多,误读就越多。
《谁射杀了梵高》(本文选自此书,有删减。)从私人信件、当事人访谈、医生诊断、画商记录到朋友回忆等精心考据的“碎片”中,重建起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梵高。 据《文学报》
A
谈及梵高热烈的一生,人们必然不会绕开“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这一话题。已经有大量文字描述过这个事件,但是报道、回忆和证言却出奇地不一致,甚至从一开始,说辞就有了各种分歧。这次事件发生在他和保罗·高更的关系日渐紧张后,高更在两个月前接受了梵高的邀请,到阿尔勒与他同住。1888年12月23日深夜,梵高用剃刀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事后,他将割下的耳朵包起来,送给了一个在附近妓院工作的年轻女人。交出耳朵后,他回到家里,由于失血过多而倒在了上层的床上。第二天清晨,高更与当地警察局局长约瑟夫·多纳诺一起破门闯入黄房子,找到了在卧室昏迷不醒的梵高。随后,他立即被送往阿尔勒当地的医院处理伤口。后来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待在医院,有时还会被锁进隔离病房。
“梵高耳朵之死”是艾伦·金斯伯格于1957年写的一首诗的标题,诗人在诗中呐喊,要在高压的、物质至上的世界中寻找出路:“梵高的耳朵出现在货币上/不再是为了宣传怪物画家。”对于梵高耳朵的谈论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如今对这个事件仍有许多相互矛盾的解释。例如,梵高究竟是割掉了整只耳朵,还是仅仅割掉了耳垂部分?
1. 高更在第二天早上发现了昏迷在床上的梵高,说他是“贴着头部割下了耳朵”。
2. 当时为梵高看病的医生费利克斯·雷伊回忆,割耳事件翌日,他从警方那里拿到了一只完整的耳朵。据说他将那只耳朵放在了一个罐子里,但“它被弄丢了”。
3. 事件发生31年后,艺术史学家维克多·多伊托找到了1888年12月23日晚在阿尔勒红灯区执勤的警察阿方斯·罗伯特。罗伯特说,一个在那里工作的女孩递给了他用报纸包裹着的“一整只耳朵”。当女孩把耳朵交予警察时,她说:“这是那个画家送给我们的礼物。”
4. 割耳事件六天后,阿尔勒医院的主任医师乌尔帕被要求撰写一份病人情况说明,上交给市长。他在附信中提到,梵高“用剃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5. 阿尔勒警察局局长约瑟夫·多纳诺在1889年2月27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几周前,一个疯子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6. 巴黎《小日报》驻阿尔勒通讯员在事件发生两天后,发电报报道的是“割下了一整只耳朵”。
7. 梵高在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写信给弟弟,开玩笑说他可能要装一只纸糊的耳朵了。
8. 画家保罗·西涅克在事件发生三个月后去阿尔勒看望梵高。尽管他当时只见到了头上缠着绷带的梵高,但他在1921年的一封信中写道,耳朵的一部分还残留着。
……
B
在2016年出版的《梵高的耳朵》一书中,作者坚称梵高的整只耳朵都被割掉了,证据是雷伊医生画的一张图纸,上面对耳朵如何被切割下来有着详细记录。
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轻描淡写地提起此事:“有人和我说,这样的事情在这里不足为奇。”
梵高曾在信中四次将该事件称为“一个意外”,三次称它是“一次冒险”。
乔安娜·梵高-邦格尔曾为1915年版本的《梵高书信集》书写前言,她在提及梵高的割耳事件时,称其为“那场意外”。梵高的朋友邮递员鲁林在写给提奥的信中,称它为“那次不幸的事故”。
当地牧师萨勒斯曾到医院看望梵高,他说那次事件是“愚蠢的行为”。阿尔勒市市长雅克·塔迪厄在一份敦促将梵高送入精神病院的报告中,提到画家表现出了“明显的精神错乱行为”。梵高写信给弟弟说,他从医院包扎耳朵回来后,“孩子们,甚至大人”爬到黄房子的窗户前嘲笑他。
梵高当时写给母亲的信中,只提到了自己“这几日身体不适”。他在几行字间使用了两次“不适”这个词,好像想尽可能用中立和简短的词语向母亲解释他的遭遇。
1896年,提奥的遗孀乔安娜卖掉了《耳朵缠着绷带的自画像》。这幅作品是最早一批从家族收藏中被售出的梵高画作之一。据说,看到这幅画被买走,乔安娜非常高兴。
从早期的梵高小传问世起,围绕他那只耳朵的虚构故事就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艺术品经销商安布鲁瓦兹·沃拉尔在撰写回忆录时就曾提到割耳事件,将梵高的这一举动与其早期的宗教狂热关联起来。他认为这是画家对《圣经》中一段话的反应,大意是,如果你无法忍受身体上的某个器官,那么就该割掉它。对于梵高实施这一“暴力行为”时的心理剧,各种文献中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片极其丰富的研究领域。比如,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梵高为什么要将割下的耳朵送给一个妓院里的人呢?”
1. 这是一种对父亲的幻想性暴力行为,他认同他的父亲,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惩罚行为。
……
9. 这是“一个疯狂的天才”送给他所爱之人的“信物”。
10. 这是一种精神错乱的再现,重现了《圣经》里在客西马尼发生的故事。故事中一名门徒割下了大祭司仆人的一只耳朵。
11. 这是对《圣经》故事中髑髅地场景的象征性再现。梵高象征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妓女象征着母亲的替身;梵高给了妓女“死去的一部分身体”,寓意着将耶稣的遗体献给了母亲,让她能将他抱在怀中哀悼。
12. 梵高长期生活在他早夭哥哥的阴影下,割掉耳朵代表着杀死自己的一部分,以此便能赢得母亲的爱:“割下的耳朵是死去的婴儿送来的一份礼物。”
C
插画家约瑟夫·彭内尔在1925年撰写了回忆录,其中记录着他1888年9月去往阿尔勒时的经历,虽然彭内尔并不知晓当时的具体情况,但他表示有传闻说:“梵高就在阿尔勒——那个疯子——他每个月都有一项任务,就是割掉某个人的耳朵。”他补充,当“周围没有人被割掉耳朵时”,梵高就要“割断自己的喉咙,或者开枪自杀”。
“如果你真的爱我……就把你的耳朵送给我当礼物吧。”这句话是一句编撰的妓女说的话,被引用于欧文·斯通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渴望生活》封底。“为什么是割掉一只耳朵呢?”一位传记作者曾问道,“为什么不是他的手指、脚趾呢?”
1985年,《商业伦理学杂志》曾概括梵高是“一生只卖出一幅画的艺术家,因为绝望而割下了他的一只耳朵”。 在黑泽明电影《梦》(1990年)中的一段虚构情节里,梵高因画自画像时总画不好耳朵,因此将它割了下来。
《每日电讯报》发表过一篇题为《梵高的耳朵“是被高更用刀割下来的”》的文章,这一说法引用自两位德国艺术历史学家合著的《梵高的耳朵与沉默的约定》。文章结尾称,其他学者并不同意这一说法。
一位研究人员在谈论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时说:“或许在斗牛历史上,不会再有其他观众在圣诞节割下耳朵送给一名妓女了。”
一位影评人曾说,在电影《渴望生活》的海报中,柯克·道格拉斯化装成梵高的样子非常粗俗,如果梵高复活,他看到海报后会气得割掉另一只耳朵。
割下耳朵几周后,梵高为他的主治医生费利克斯·雷伊画了一幅肖像画,他在画耳朵时用了异常鲜艳的红色。一名记者评论:“这幅画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幅展现了他幽默感的作品。”另一位评论家认为,梵高在画模特耳朵时所用的红色,与他署名时用的鲜红色是同一种,“这只耳朵仿佛成了他自己的左耳——他那灼热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