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主要股指全线上扬,科创50指数较为强势。全月来看,A股主要指数月线均收涨,其中创业板指累计涨约12%,创逾3年新高,科创50指数涨超11%,创近4年新高;从季度来看,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2.73%,深证成指上涨29.25%,创业板指上涨50.40%;同时,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实现月线五连涨。A股指数9月30日以全线飘红的方式,让九月份完美收官,那么在经历了九月份的这种冲高和反弹之后,十月份的行情能否更精彩?
三大利好来了
国庆假期刚过半,证券市场就接连迎来重磅消息。央行宣布将于10月9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净投放3000亿元流动性。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座谈会,明确科技主线;国办印发通知,要求3万亿元政府采购优先购买国产产品。这三重利好,为节后A股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央行这次的力度空前。11000亿元的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期限覆盖整个四季度的关键时期。买断式逆回购与传统工具不同,操作期间债券所有权转移至央行,能释放银行质押额度,盘活存量债券资产,显著提升市场流动性。这不是央行近期的首次大动作。9月5日,央行开展了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15日,又开展了6000亿元操作。连续大规模的流动性投放,明确传递了政策面呵护市场的信号。
证监会“十五五”座谈会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投资方向。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新增了机器人、核聚变、碳中和与绿色技术、6G通信等政策风口。
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成为明确的主线。国办印发的《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的通知》,要求3万亿元政府采购优先购买国产产品。这一政策将直接利好国家安全类(国产芯片、信创、操作系统)、民生类(新能源公务用车、高端医疗器械)和绿色类(光伏、储能、环保)企业。
牛市空间,还有多大?
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A股确实走出了不错的行情。截至9月30日,上证指数已站稳3882.78点,创下近十年新高。
从6月份的3300多点攀升至最高3888.6点,呈现明显的主升浪特征。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亮眼。9月份,创业板指累计上涨12.04%,科创50指数上涨11.48%。
整个第三季度,创业板狂涨50.4%,创下历史第二涨幅;科创50涨49.02%,创科创板史上最大季度涨幅。展望未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这轮慢牛长期行情已经形成且有望持续2~3年时间,预计下半年上证指数有望站上4000点。”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沪指年底有望冲击4000点。财通证券发布的四季度策略报告也强调要紧贴三条主线:老经济周期、新经济科技、服务消费。
十月策略 弃高就低 聚焦业绩兑现
10月的市场可能会有所变化,三季报将成为检验个股成色的“试金石”。10月31日前,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完成三季报披露。那些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将继续上涨,而纯炒概念的公司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市场风格也可能发生转变。9月的行情主要是“指数牛”,科技、周期涨得猛,但小票没跟上。10月很可能是大盘补涨的时机,机构重仓股会接棒。兴业证券认为,10月市场进入三季报交易窗口,这有望带动资金聚焦景气线索,成为“破局”的重要抓手。对于以科技、先进制造为代表的强势板块,三季报是验证其景气周期的重要窗口。
面对可能出现的加速行情,盲目追高热门题材风险较高。 市场风格切换下,需遵循“弃高就低”原则。
对于重仓者,可考虑减持估值过高的AI概念股,转向资源与非银金融龙头;轻仓者则关注节后10日均线附近的低吸机会。 10月三季报披露期是关键检验窗口,业绩能否兑现将决定个股成败。
财信证券提示,站上4000点后市场可能进入震荡盘整,而非一路高歌。 当前市场正处于“犹豫向狂欢过渡”的阶段,节奏把握比标的选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