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展,安徽舒城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参与指挥过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作出过突出贡献。吴展牺牲时年仅34岁,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一生展现了革命年代江淮儿女的青春热血和顽强不屈的铮铮铁骨。
少年壮志 追求进步
1899年6月,吴展出生于舒城县阙店乡卫庄村吴家老圩一个地主家庭。兄弟6人,他排行第五。吴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吴展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随着新学兴起,天资聪颖的他从私塾转入舒城第二高级小学,学校秉持开明办学理念,吴展得以接受进步思想熏陶,他常在校刊《桃溪浪》上发表文章,展露爱国思想和高远志向。
1919年秋,吴展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庆省立第一中学。彼时的安庆是安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广泛流传,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学习,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还与蔡晓舟、舒传贤等人一起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由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戎马生涯 战功赫赫
1924年春,吴展瞒着家人,向农民潘施礼借贷4块银元,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就读于炮兵科。毕业后,因才华出众留校任职。
1925年,吴展随叶剑英领导的教导团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展现出优秀的军事素养。此后,他先后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四队队长,领导学生参加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27年,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吴展坚定地站在革命一边。虽因途中周折未能参加南昌起义,但他随后在广州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13日,得知起义消息后,他立即率领补充营过江抵达白云山,后与教导团会师并整编,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1928年,吴展前往海陆丰地区开展农民运动,担任海陆丰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委员,协助彭湃工作。由于敌人“围剿”,海陆丰革命政权被破坏,中共广东省委决定部队分批转移,保存实力。吴展、贺诚、彭镜秋等10余人乘坐木船抵达香港。在香港,吴展和彭镜秋结成伉俪。
数月后,吴展由组织介绍去上海,找中共中央分配工作。中央一时未予分配,他便偕彭镜秋返回舒城,稍停留即去安庆,很快和安庆中共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1931年1月,遵照中央指示,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下设第十、第十一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为了充实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中共中央军委派吴展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任红四军第十师参谋长。11月7日,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改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吴展仍为第十师参谋长。
1932年初,红四方面军发起商潢战役,目的是夺取商城,使鄂豫皖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总指挥部采取“围点打援”“围而不攻”的战术,设重兵于商潢公路两侧,伺机消灭援敌。第十师、第十一师置于左侧,第七十三师置于右侧,迂回包抄。吴展组织指挥特务第二连和师部特务队在左侧配合兄弟部队阻击曾万钟等部之敌。当时正逢雪后,道路泥泞,部队行动困难。吴展克服高度近视,亲临阵地,侦察敌情。1月30日晚8时,吴展在江家集接到特务第二连传令兵送来的情报,他当机立断,立即下令:特务第二连和特务队星夜赶到北亚江,配合潢川独立营,阻滞敌人前进,并想尽办法查明敌情。
部队遵命令后,迅速进发,取得了打援的主动地位,保障了红军部队执行总指挥部的作战计划。红十一师和红十二师一部沿商潢公路以南向豆腐店西南运动,迂回成功。红七十三师沿商潢公路以北向豆腐店西北方向运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钳子,把汤恩伯、曾万钟、张钫几个师压在方圆十余里的平川里,歼灭其两个师,取得除夕豆腐店大捷。
3月下旬,苏家埠战役开始,第十师担任阻击突围之敌的任务。22日,第十师先头部队与苏家埠出援青山店之敌遭遇,歼敌一个营,迫使敌人退回苏家埠。吴展指挥部队猛打,乘胜包围苏家埠,使敌内无粮弹、外无援兵,束手待擒。
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的胜利,使红四方面军空前壮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处于极盛时期,吴展直接参与了四大战役的指挥合作战。
壮志未酬 英魂永存
正当吴展在革命战场上奋勇拼杀时,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失利,被迫离开根据地西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春,张国焘借口“肃反”,以“改组派”“第三党”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大批红军高级指挥员逮捕杀害,吴展也不幸蒙冤,在四川通江被错误杀害,年仅34岁。他的生命虽戛然而止,但他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吴展得以平反。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授予其革命烈士称号。他的冤屈得以昭雪,其英勇事迹也逐渐被更多人知晓。
2010年,吴展后人通过网络发现,在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有吴展烈士墓。2011年和2018年清明节,家族后人两次前往通江王坪,给吴展烈士扫墓,带去故居的泥土和水,浇洒在墓地,带去舒城的小兰花,种植在周围。通江青山埋忠骨,王坪陵园留墓碑,永远缅怀先烈吴展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