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出版的一大重镇,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出版机构。本期向您推荐10种沪版好书。 星报综合
《上海抗日战争史》余子道、张云、吴海勇、韩洪泉 著
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既是两次淞沪战役的主战场,也曾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交汇点。全书共分三册,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1931年至1945年上海抗日斗争的完整历程。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美]顾立雅 著,于歆砚 译
这是20世纪美国著名汉学家顾立雅对中国早期(约公元前1400年至前600年)文明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早期中国研究最早在西方风行的权威之作。全书以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驳斥“中国文化西来说”,阐述中国文明形成与发展的独有特性,对西方学界和大众读者认识了解中国产生了重要且持久的影响。
《江河流淌看中国》葛剑雄 著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教授这本书以江河湖海为脉络,系统梳理了水与中华文明发展的深刻联系。从黄河的根魂塑造、长江的文脉传承,到运河的千年智慧、江南的水乡繁华,再到湖泊的生态价值、海洋的开放胸怀,全书以历史地理为视角,结合人文思考与当代关切,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水文明图景”,亦为当代中国的水资源保护、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带来启迪。
《法国大革命史:1789-1815》(全三册)王养冲、王令愉 著
本书是首部中国学者完成的以法国大革命为主题的通史性著作。从旧制度末期写起,一直写到拿破仑帝国覆亡,展现了这场大革命反复曲折的全过程。作者扬弃学界长期坚持的“政治中心说”,以社会经济史为研究重点。重视改革在大革命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为改革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中海文明共同体——从公元前3000年到轴心时代》白钢 著
“文明共同体”这一概念,意味着文明论意义上的世界体系,或曰具有类似世界体系之错综关联与复杂结构的文明整体。本书以“文明共同体”概念为核心,对早期地中海文明进行了全景式考察,是融通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史与世界体系学说的学术力作。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温海清 著
关于蒙元统一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备列蒙元攻取各地域政权进而统一中国的顺次,同时展现出此统一之势无可阻挡。这类叙述常给后世读史者留下这样一种历史认识: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蒙古就有征伐世界的雄心,且有次第灭夏、金、大理、南宋而并一天下的宏图。
《上海六千年:海纳百川的文明之路》熊月之、葛剑雄、陈杰等 著
本书将上海六千年的历史分为史前、古代和近现代三个阶段,从马家浜、崧泽、福泉山文化,到青龙镇和上海港,从南北文化的交融,到海上丝路的兴盛,最后到世界贸易的枢纽……全书生动勾勒出上海跨越六千年的文明演进轨迹——从中华文明南北交融,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这条绵延六千年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和平性、包容性的生动写照。
《牛奶:从地方史走向全球史》[美]黛博拉·瓦伦兹 著,陈静 译
本书是一部跨越时空的饮食文化史诗,勾勒出牛奶从地方性饮品演变为全球性食品的历程。作者以全球史视野,串联神话、宗教、科技与经济,揭示这杯白色液体如何颠覆饮食传统、重塑社会结构,甚至成为现代营养观念的象征。这不仅是一部食物史,更是一本关于欲望、信仰与全球化的启示录。
《穿越百年中东》郭建龙 著
作者将现场观察与历史回溯交织在一起,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关于近代中东历史的长卷。本书初版于十年前,今天仍是了解中东历史与现实问题的上佳参考书。
《殷墟甲骨精粹注译》刘影 编著
本书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甲骨文入门读物。书中精选139片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材料,按内容划分为多个专题,如农业类卜辞、祭祀类卜辞、战争类卜辞、狩猎类卜辞等,生动呈现出商代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每片甲骨均附有清晰的拓片与摹本,并有注释和白话翻译,既方便普通读者理解,也为有深入学习需求的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读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