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造“理想之城”,为普通人的梦想护航
企业“点单” 政府“上菜” 打造为企服务闭环
创意无穷 马赛克花瓶DIY
非遗“活”起来 消费“火”起来
下一篇4 2025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常州:造“理想之城”,为普通人的梦想护航

苏超比赛
常州城区
 

9月11日至13日,现代快报、华商报、海峡都市报、南国早报、市场星报、齐鲁晚报等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负责人齐聚常州,聚焦常州产业厚度、创新锐度、城市热度、民生温度,见证这座城市以奋斗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以优势产业擦亮“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

常州,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苏南模式的创立者之一,产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数荣光和骄傲。进入新时期,常州更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2013年起,常州制定并推出《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开始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相互贯通,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常州抢先落子,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

十年磨一剑,伴随着新能源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2023年,常州成功迈入GDP万亿之城“俱乐部”,成为全国第25座GDP万亿之城,也是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2024年常州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新能源已成为常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凭借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出色表现,这一年,常州正式获授工信部“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的改革密码》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以创新之举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知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常州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去年全市工业开票销售达2.25万亿元,位居江苏第三、全国前列。向“新”求变,以创新之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常州工业产业始终保持活力的根本。

智能康复辅助机器人能够帮助残障患者“站”起来,穿行于厨房、卫生间等日常居家环境;“灵巧手”上有着柔性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可以完成更精细动作……常州企业研发的机器人,正在慢慢改善人们的生活。

据悉,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已汇聚300余家机器人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拥有5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工业、教育、商业、出行等多个场景。

以“无中生有”的智慧赋能文旅进阶

敢为人先,是常州人骨血里的基因,创新不止体现在工业产业的发展上,同样也在文旅板块让这座城市大放异彩。

在位于溧阳市天目湖畔的桂林村,50多家茶场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6000多亩茶园不仅产出优质茶叶,更成为游客体验采茶乐趣的沉浸式景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这个小村庄今年共接待旅客90.22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2.58亿元。

作为溧阳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桂林村令人羡慕的游客流量离不开当地的一个创举。早在几年前,在天目湖旅游度假区趋于成熟的基础上,溧阳率先“吃螃蟹”,通过一条长365公里的乡村公路,将县域范围内的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串连起来,同时对外快速连通周边7个县市。这条别具特色的“三色路”迅速蹿红,被称为“一号公路”,成了溧阳继天目湖之后又一个在全国叫响的旅游IP。相关数据显示,仅2022年,溧阳就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250亿元,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

在常州,“无中生有”创造的文旅奇迹不止“一号公路”,名声在外的中华恐龙园同样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创举。据了解,开园25年以来,中华恐龙园累计接待游客约6000万人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片如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土地,曾是一片荒芜之地。常州,这座没有恐龙化石真品发现的城市,却凭借超前的创意与无畏的勇气,“无中生有”地打造出了这座世界级的恐龙主题乐园。 (图片由常州宣传部门提供)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