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制造:铝基新材料撬动绿色变革
太湖薄膜“打入”华为、苹果供应链
下一篇4 2025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北制造:铝基新材料撬动绿色变革

本报记者 文/图
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安徽亚明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星报讯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在合肥举办,安徽制造业发展现状怎样?9月9日至10日,市场星报记者走进淮北。这座传统的能源城市,正以一场波澜壮阔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旅,从“乌金之城”向“绿金之城”蜕变。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成为驱动淮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龙头企业引领,新产业链条蔚然成势

在淮北高新区的龙湖工业园内,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繁忙有序。作为国轩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布局,国轩象铝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高速发展。这里每天有超过1200台新能源电池铝合金箱体下线,稳定供应给奇瑞、长安、长城等知名车企的畅销车型。不仅如此,其创新的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和移动充电柜,正为能源转型提供着高效、安全、智能的新选择。

安徽亚明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另一个“高精尖”领域——铝电解电容器用电子铝箔。据该公司现场负责人蔡敏华介绍,铝电解电容器用电子铝箔是5G通讯、新能源发电、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亚明铝业增长势头迅猛,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高达77.3%,是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一匹黑马,体现了淮北制造业企业中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增长韧性。

顶层设计赋能,“改旧育新”双轮驱动

龙头企业的脱颖而出,离不开淮北市前瞻性的系统谋划和精准施策。

淮北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印发《淮北市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精准锁定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等四大优势产业,并组建工作专班,实行定期调度。同时,借助“外脑”,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产业研究、编制规划,并组建专家智库,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实践中,淮北坚持“改旧”与“育新”相结合。一方面推动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全力培育新兴产业。通过绘制精细的产业链图谱,开展精准招商,淮北着力打造集成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并引导“链主”企业联动上下游,建立一体化技术改造新模式,共同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以来举办的19场产需对接活动,为超过400家企业搭建了合作桥梁,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发展。

创新数智绿色叠加,塑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制造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淮北市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创新平台,加大“三首”产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发推广力度。成果斐然:合众机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中芬矿机的产品获评安徽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淮北分行业推行“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现了规上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曦强乳业、雷鸣科化入选国家级5G工厂,淮海实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获省级重点认定,相山经开区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一系列标杆,标志着淮北制造正加速迈向“智造”。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淮北通过培训、技术推广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这条绿色转型之路,不仅响应了时代的呼唤,更为企业赢得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产业集聚显成效,铝基高地加速崛起

多年的精心培育结出硕果。目前,淮北市已集聚规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企业68家,形成了从再生铝、陶铝原材料(上游)到铝板带箔、铝型材(中游),再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终端应用(下游)的相对完整产业链。

2024年,该产业总产值约23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5.4%,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是其增长质量:今年1~7月,产业产值增长12.4%,利润更是大幅增长281.4%。

上游的雄创、汇联智、相邦等企业提供原材料;中游的力幕、中基、银邦等企业深耕铝板带箔,技术领先全国;下游的国轩象铝、名开机车等企业将优质材料转化为市场需求旺盛的零部件。一个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圈正在淮北形成。展望未来,随着先导铝合金、中基电池箔、色耐特超轻轮毂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淮北的铝基产业规模和技术能级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其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也将愈发重要。

淮北的故事证明,一座资源型城市完全可以通过清晰的战略规划、坚定的创新驱动和深入的数智绿色变革,克服路径依赖,培育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集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