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我们带孙子上上去海边抓蟹,抓沙蟹,抓寄居蟹。蟹躲在礁石和浅水坑里,潮退得猛,蟹没能跟上汹涌的潮,退进海的深处,丢了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者。实际上也不完全如此,礁石和滩涂本来就是蟹的家园、耕种地,没入海水,随潮涨潮落,只不过是蟹子在作场激情旅游。
抓蟹,我们闯进了蟹的家园。礁石被海浪冲击得奇形怪状,上面布满了贝和螺吸附的痕迹。也就在礁石和礁石之间,留下了一汪汪浅浅的海水。浅浅的海水,礁石间的隙缝,构建了蟹的家园,当然也是些螺和贝的家园。
上上一心只想抓蟹,备了钳子之类,准备伸过礁石的缝隙钳夹蟹子。上上信心满满,说是要抓几只“大货”,看过网上赶海的短视频抓蟹,上上的手怕早就痒痒了。
我们去得早,海边人少,潮水依然在退却中。海水退去,礁石露出真面目,美丽或狰狞都和海岸连接得紧紧的。上上和我们走进了礁石,礁石硌脚,得穿鞋子,否则容易受伤。不难发现,礁石间浅浅的水中有动静,水清澈看得明白,是一粒粒麦粒般大小的鱼,动作极快,在浅水中游来游去,手还没伸过去,早跑得没影子了。上上发现了寄居蟹,它们背着大小不一的贝壳、螺壳,甚至是人们丢弃的小瓶子,不紧不慢地在水里爬,一有动静便就地卧倒,成了一个沉默的壳。上上眼疾手快,抓了一只又一只,捧放在手心,见没了动静,寄居蟹就顶着壳运动起来,在手心爬来爬去。
我学着上上,在浅水坑边安静下来,本来沉默下来的寄居蟹沉不住气了,爪子从借来的壳中伸出来,先是小心地动作,接着加快速度,如是去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会。我快速伸手,把寄居蟹拿捏得准准的。寄居蟹不知建房,借助外力,也是种本事,借力打力大智慧。沙蟹是我们主要抓捕目标,上上说的“大货”指的就是沙蟹。沙蟹会藏,藏在礁石的缝隙里,躲在一些小石头下,还有直接卧在沙子里。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和上上先后发现了沙蟹。上上兴奋,见了沙蟹伸手就抓。蟹是抓住,手也被夹疼,一跳老高地叫。
石缝里藏“大货”,几乎是每道礁石缝里都藏有较大的蟹子,而这蟹子已不完全是沙蟹了。上上先是观察石缝,之后将钳子伸进去,轻轻搅动,蟹子沉不住气,忙从石缝里逃出,正好就被逮个正着。也有不听“招呼”的,狠劲向石缝里钻的,上上不饶过,硬是用钳子把蟹掏出来。我学上上的样子,对着石缝下功夫,老胳膊老腰的还真不行,蟹子没抓到,腰酸疼得早直不起来了。
沙蟹和寄居蟹我们都已抓了不少,赶海的人越来越多,大多和我们一样,带着孩子来体验。海滩有限,适宜赶海的地方不多,很多人抓到了寄居蟹,却抓不到沙蟹。孩子们看上上的战利品羡慕得很,我们鼓动上上分发给没有抓到沙蟹的孩子们。你两只他三只,上上分得乐意、分得认真,分享是件快乐的事,这是抓蟹的副产品。
潮声隆隆,不久涨潮了,我们抓蟹的地方回归了大海,曾陷于隔绝的蟹们,又回归了无垠的海洋世界。需要记上一笔的是,我们抓蟹时,在一礁石的低凹处,发现了一条小鲨鱼,它慌张地摆尾鼓鳃,上上捧起了它,小心地放进海里。鲨鱼在浅水处游来游去,如在示意感谢,但很快还是游入了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