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9日,徽商职业学院“徽韵绩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绩溪县,以“水墨徽州承古韵,青春力行助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化探寻与乡村服务活动。实践队通过参观、走访、座谈、体验、宣讲等多元形式,在徽山皖水间追溯文化根脉,以青春之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实践队以“寻徽脉、承徽韵”为出发点,系统性走访绩溪县文化地标,构建起对徽文化的立体认知。在绩溪博物馆、三雕博物馆与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队员们通过文物陈列与数字技术,直观感受徽文化从孕育到兴盛的历史脉络;前往胡雪岩纪念馆、胡氏祠堂,探寻“红顶商人”的经营智慧与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驻足程开甲祖居、胡适故居,在名臣巨匠与文人墨客的生平事迹中,体悟徽文化“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
“每一块砖雕都藏着故事,每一页文献都连着历史。” 队员们在庄团村徽剧文化展览馆内,系统梳理徽剧艺术的传承脉络,为后续活化利用积累第一手资料。从商贾传奇到学术泰斗,从传统技艺到民俗风情,实践队的脚步遍布绩溪的文化肌理,完成了一次对徽文化的深度“解码”。
“传承不是复刻,而是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实践队聚焦“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赋能行动。与村委班子围绕“徽州三雕”技艺保护传承座谈,形成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调研报告,为非遗产业化提供青年视角;编纂“徽州三雕”雕刻技法介绍文案,让古老技艺的传承有了更清晰的“说明书”;运用AI技术对馆藏徽剧行头进行数字化复原,为传统艺术插上科技翅膀。
此次实践活动,徽商职业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服务乡村,既让徽墨的幽香、徽雕的精妙、徽剧的婉转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更诠释了“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的深刻内涵。正如一位队员所言:“我们不仅是徽文化的学习者、记录者,更要成为它的传播者、创新者,让这份文化瑰宝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持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