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地市“一市一品 皖美研学”丛书今日集体破圈
2025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展山川风物之美 品历史人文之韵 沐科技创新之光
16地市“一市一品 皖美研学”丛书今日集体破圈

记者 杨光
 

从江南水乡到淮北平原,从徽风皖韵到中国智造,从绿水青山到红色热土,从考古探源到诗词寻踪……江淮大地山水秀丽、人文荟萃,16地市的研学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为安徽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4安徽研学旅游大会召开之后,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安徽出版集团所属在皖8家出版社和全省16市文旅部门联手,历时近一年挖掘各地最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梳理精品课程和线路,提炼精准的主题内涵,为各市“量身定制”研学旅游名片,打造“一市一品 皖美研学”丛书。丛书展山川风物之美,品历史人文之韵,沐科技创新之光,既展示安徽研学风采的整体性,也凸显各市文化特色的多元性,是国内首套具备全省性完整课程体系的研学旅游读本,将有力提升安徽研学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合肥以八大科技主题为纲,特邀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倾力编纂,让少年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沉浸式体验科教名城的科创魅力。

淮北以“运河游、工业游、红色游、生态游”四大主题为经纬,串联起一座城市从“乌金”到“绿金”的涅槃之路,引领研学少年在古今交响中读懂发展密码。

走进亳州,如轻轻展开浸润着墨香与药香的书页,中医药文化、道家文化、曹魏文化、红色文化、白酒文化等九大文明智慧,正点亮你思想的星空!

宿州,这座被人文浸润、被历史厚养的城市,为研学旅游者铺好了一条“读史、识物、悟理”的成长之路。游运河遗址、寻楚汉文化、忆峥嵘岁月、探创新科技、赏生态风光。

蚌埠是大禹治水劈山导淮的传奇之地,也是楚汉相争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邀你穿越上下五千年,丈量历史纵深,呼吸山河气韵,点燃时代精神,在行走与思考中蜕变成长!

襟带淮河、怀抱颍水,阜阳是淮河文化与中原文明交织的节点,更是解码皖北风情的活态研学课堂。翻开这卷颍淮研学的图谱,让脚步与思想同频,在山水人文间,邂逅更好的自己。

淮南自古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以地理、考古、非遗、工业、人文五大维度,丈量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方能读懂何为一城人文典故,千载魅力楚都。

来滁州,在琅琊山中探索山脉形成的自然奥秘,在醉翁亭前解码山水散文的空间叙事,在小岗村里破译农村改革的觉醒密码,在凤阳花鼓的韵律中探究东方芭蕾的艺术魅力。

追寻红色足迹、解读地质密码、体验治水智慧、领略非遗风采、品味四季物产、践行红旅初心,用脚步丈量皖西热土六安,在全域旅游、全季精彩、全龄共鸣的旅途中,让知识“脉动”起来。

当李白的酒壶倾落楚江月色,当深邃的矿坑长出草木葳蕤,马鞍山正将八百里皖江的文脉与风骨,谱写成一曲可触摸、可吟咏、可传承的研学之歌,邀少年们寻李白仙踪、赏人物风华、探文明足迹、游绿水青山。

芜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长江之畔,不仅拥有通江达海的优越区位,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宜创的欢乐之城。

宣城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一场研学,便是一段满载而归的文化修行,让学子研得透彻、学得扎实、游得畅快,在笔墨书香中读懂徽州韵味。

研学铜陵,注定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遇。让你直面穿越千年的青铜之美,邂逅跃动江面的微笑江豚,沉醉于犁桥古镇的徽派风华。

历代文人雅士到访此地,留下数千首优美诗作,池州的山川水系、草木风物,早已与中华诗脉融为一体。解锁山水风物背后的诗意密码,在千载文脉中读懂中华文明。

安庆,以“自然生态与环保、历史文化与艺术、红色主题场馆与旧址、传统工艺与农文旅融合”四大主题为脉,串联起天柱山的地质奇观、黄梅戏的婉转唱腔、桐城派的文风传承、六尺巷的礼让佳话……

黄山,是一部多维立体的活态教科书。黄山奇景藏着地质密码,徽派建筑诠释东方美学,祠堂牌坊展现千年伦理,徽州“四雕”绽放工匠之魂,还有文房四宝的墨香、新安医药的底蕴、徽州鱼灯的灵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