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黟县柯村镇,有一座青灰色建筑静静矗立,这里是柯村暴动纪念馆。纪念馆由历史陈列馆、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广场三大核心区域构成。展馆内设“星火燎原”“暴动烽烟”“红色政权”“精神永存”四大主题展厅,馆内珍藏的 200 余件革命文物与 100 余幅历史图片,如同打开的时光匣子,将人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作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不仅记录着土地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更见证着皖南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
走进纪念馆展厅,玻璃展柜内一枚锈迹斑斑的铜质印章格外醒目,印面 “皖南苏维埃政府” 七个字虽已模糊,却镌刻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1934 年 8 月,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同志领导下,皖南红军游击大队与柯村农民武装高举义旗,发动了震撼皖南的柯村暴动,推翻国民党地方政权,建立起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这场暴动不仅是土地革命的惊雷,更为后来的抗日斗争播下了火种。暴动后建立的皖南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重要策应力量。1934 年 11 月,方志敏率领的先遣队途经柯村时,正是依靠当地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农民武装支援,才顺利突破敌军封锁线。展柜中一份珍贵的油印文件显示,当时柯村地区有 300 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新四军抗日骨干。
展厅里,还有一组新四军臂章与泛黄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影印件形成鲜明呼应。工作人员介绍,全面抗战爆发后,柯村地区的革命火种迅速转化为抗日力量。当年参加暴动的游击队员们,有的加入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有的留在当地组织抗日救亡团体,用不同方式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在纪念馆的多媒体互动区,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影印件前,常有参观者驻足默读。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如今已成为柯村精神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柯村暴动纪念馆年均接待参观者超 3 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达 60%,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为此,纪念馆设计的“重走红军路”研学路线,将革命历史转化为沉浸式教育体验,组织参观者沿着当年红军行军路线徒步,设置互动环节。每年都吸引大批青少年参与。
从柯村暴动燃起的革命星火,到抗战时期军民同心的浴血奋战,“坚定信念、勇于斗争” 的精神代代相传。80 年前,柯村儿女用鲜血铸就丰碑,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80 年后,这片红色土地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得宽敞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健身设施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柯村镇还注重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开展革命故事宣讲等活动,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2016 年,柯村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为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