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发《越来越多黑科技走进现实 安徽:未来产业已来 青年“加速进场”》。
柔性玻璃被弯折百万次而不损坏、输入文字后大模型即可生成图像、在手机中装入“量子SIM卡”即可进行量子密话……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时观察到,安徽正从强化源头创新、引进优质项目、培育青年人才等方面,加速布局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越来越多未来产业黑科技正走进现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7个重点领域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未来产业成长机制。“争取到2027年,未来产业相关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形成发展长效机制,产业规模力争达5000亿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军徽分析,安徽未来产业具备四大特征,一是科技含量足,均以最前沿、最具突破性乃至颠覆性的重大科技突破为基础;二是转化周期长,从取得重大突破到具备规模效应、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往往需要一定周期;三是研发投入大,需始终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确保科技突破和成果顺畅转移转化;四是政策需求高,未来产业往往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制定出台与之相适应的专项政策。
调研中,记者看到,很多企业的产品正成为未来产业上下游领域不可或缺的“零件”。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经开区的芯聚德科技(安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芯聚德科技”),仅成立两年就成功量产半导体封装核心材料IC载板,填补安徽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的微观世界里,如果把芯片比作‘大脑’,IC载板则是‘骨架’与‘桥梁’,它既要为芯片提供物理支撑,又要完成高密度电气互联。”芯聚德科技董事长康亮介绍,芯片制造产业链通常分为芯片设计、芯片生产、芯片封装测试3个环节。其中,IC载板属于封装测试环节的核心材料,全球IC载板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
“我们做的就是通过研发和创新,实现高端载板国产替代。”康亮说,芯聚德科技IC载板项目分为3期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能为3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广德这座皖南小城,集中了安徽省三分之二以上的PCB(印制电路板)企业,当地专门打造PCB产业园,引进一批骨干企业,完善集中污水处理厂等功能性配套基础设施,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除了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政府部门也为未来产业提供支持保障。2024年,《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围绕未来产业技术、平台、项目等方面出台支持举措,涵盖技术创新策源、企业梯次培育、场景应用拓展、产业先导集聚等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