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百县万店惠民生”活动助力安徽县域消费升级
投笔从戎奔赴淮西战场的抗日骁将
3上一篇 2025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投笔从戎奔赴淮西战场的抗日骁将

记者 沈娟娟 实习生 解明月
 

“小时候,父亲每次说起抗日的故事,总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和战友们在抗日战场上的出生入死。”杨效椿之子杨力国抚摸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后排中间站立的军人正是他的父亲——杨效椿,摄于一次战斗后。这位投笔从戎奔赴淮西战场的抗日骁将,在江淮大地上书写了一段烽火故事。

1 投笔从戎奔赴“淮西战场”

1911年7月,杨效椿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一个农民家庭。17岁考入山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热潮,他和同学们走上街头,高呼口号,散发传单,捣毁贩卖日货与鸦片的商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辞去万泉实验小学校长职务,辗转延安抗大学习政治和军事,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受命南下安徽抗日,从此与安徽结下不解之缘。

“父亲告别延安后,辗转来到大别山桃花岭(今属金寨县),这是当年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所在地。起初他被分到区党委机关工作,任政治指导员,给战士们上课。1938年11月,父亲被任命为独立大队大队长,很快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杨效椿之子杨力国经常用“临危受命 勇于担当”来形容父亲。

1939年,杨效椿奉命到新四军工作,先后任江北游击纵队二营营长兼教导员、新八团政委、二师六旅政治部主任等;1940年,杨效椿参加创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为了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决定开辟淮西抗日根据地。

1941年6月,杨效椿受到委派,率一个连挺进淮西,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他依靠群众,成功开辟了淮西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

2 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老杨头”

杨力国听父亲说,当时淮西地区斗争形势很险恶,环境也很艰苦,“老杨头”就是那时候被喊出来的。

在杨效椿晚年回忆录中,淮西抗日斗争的烽火仿佛再次燃起:

“1月21日,战士们不声不响进入这三个村子,做好战斗准备,枕戈待旦。”

“次日上午,我们放过走在前面的伪军,待后边日军走到沈小湾与戚捻之间一片开阔地时,埋伏在沈小湾的这个排,立即开枪猛烈射击,另外两支队伍也猛扑过来。”

“几个日军拼死突围,我军勇猛攻击,展开肉搏。有两个日本兵慌不择路,陷在烂泥沟里,欲逃不能,负隅顽抗。当我们的战士扑上去准备活捉时,其中一个高个子日军举刀就砍,被我战士开枪击伤,倒下去了。另一名日军正在挣扎,我一排王班长一个箭步上去拦腰抱住,两人滚在一起,战士们一拥而上,将其活捉拖上埂来。”

从1943年到1945年三年时间,杨效椿和敌人作战数百次,使部队由最初的一百余人发展到一千余人,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成为淮西地区威震敌胆、家喻户晓的抗日骁将。

敌人每提起他的名字就异常恐惧,并大骂他“老羊头”。而群众一听“老羊头”就格外亲切,大家把“羊”改为“杨”字,此后,“老杨头”就成了根据地群众对杨效椿的爱称。

3 共产党员楷模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后,杨效椿曾任巢湖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中共合肥市委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数十年如一日,杨效椿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廉洁奉公。2019年,杨效椿被评为新中国70年安徽典范人物,2021年建党百年被列为安徽党史上重要人物。

不过,杨效椿始终将“群众路线”记在心中,自掏腰包为乡亲安排食宿和游玩,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困难军烈属生活……他常说:“基层工作就是要让老百姓觉得,共产党始终跟他们站在一起。”

1976年10月3日,杨效椿因积劳成疾在合肥逝世。1978年1月27日,他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如今,蜀山烈士陵园的杨效椿墓碑前,“共产党员的楷模”七个字熠熠生辉,散发着无声的力量……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