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源,一谷清幽入梦来
又闻蛙鸣  
暑假作业“写”田间  
3上一篇 202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暑假作业“写”田间  

赵柒斤
 

暑天,目睹孩子每天忙着“补课”“报班”乃至“游学”,就想起当年我把暑假作业“写”在水田的情景。

山村老家的暑天,真不适合长时间逗留,村后梯形的山头宛如拦水大坝,虽延迟清晨阳光的降临,却阻碍不了白天的热浪散发。山村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也秉承了山里人的品性,待到一年阳光最猛烈之时,早稻便显露出金灿灿的笑容,金黄的稻谷与嫩青的晚稻秧苗疯狂地撩拨着老乡们的心尖,山村的“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大戏就在我们期盼而至的暑假中粉墨登场。

七八岁时,田地到户,家家皆种双季稻。每年7月中旬至立秋前便是收、种水稻的“黄金期”,每家所有能动的人都派上了大用场,即便当时“小不点”的我也成了家中不可或缺的小劳动力。自开始收割的那一刻起,近20天时间连续在水田中不知疲倦地“写”着放牛、搂稻把、拖稻草、拾稻穗、拔秧苗等“暑假作业”,因其天气酷热、汗珠如雨及劳动强度大等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那时,为便于晚稻田耕作,早稻均在烂泥田中现割现脱谷。父母、哥哥清晨“放稻把”(即割稻),太阳“赶走”露水开始脱谷时,家中“小劳力”的我就头戴一顶破草帽、肩搭一条小毛巾、高高地卷起裤管赤膊上阵:拾稻穗、搂稻把(垫着脚把摊在泥田里的稻把搂上脚踩的脱谷机上)和拖稻草。当时,稻草也为农家“抢收”之物,因其既是耕牛冬天的主要食料,也是老乡们铺床、盖屋等的主要原料。故而,父亲和哥哥脱下一堆稻草,便一个个系好,我的主要任务是把站立水田里的稻草一个个“请”上“宽裕”的田埂乃至荒丘“晒”起来。一脚陷多深的烂泥田,一把系好且易散架的稻草,足有七八公斤重,个矮、力气小的我每次只能“挑”三四个稻草,走在一脚陷多深的烂泥田中非常吃力,颇似失去理智的醉汉一路跌跌撞撞、东倒西歪,脸上、头上、身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脚下的泥水随双腿移动不断往上冒,一个不小心便会溅满一身。然而,即使上下两头遇到“夹击”,只要泥田有一把稻草没运走,任务就没结束。

读初中、高中期间的暑假,写在田间“暑假作业”的内容丰富拓宽了。割稻、脱谷、插秧、耘草等“作业”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清楚记得,每年7月10日后,水田便成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我暑假大把大把的时间。眼瞅着一天比一天热、一天比一天晴,山塘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少,家中还有3亩多金黄早稻长于田中,老爸急得整夜整夜难合眼,催促我们兄妹一鼓作气完成任务。已顶着烈日反复于责任田中写着割稻、脱谷、拖草、插秧等作业的我,往往天没亮,就尾随父母拿起镰刀走下田……贴紧土地,始终让灵魂匍匐前进的金黄色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我感受了水稻的隐忍与厚重。暑天的田野,阳光爬上了草帽时,草帽下结实的肩膀上下抖动,便是我和哥哥脚踩打谷机飞快地脱谷……接踵而至的是插晚稻秧苗,下午三四点,弯腰往下一匍,全身湿透……走近立秋的边缘,田野仿佛翻过手掌,金灿灿的大世界已变成绿葱葱一片……

当年的暑假作业,我几乎都以镰刀、扁担、竹竿、耘耙等农事工具为笔,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无规则水田为纸,完成父母布置的割稻、拖草、脱谷、挑肥、拔秧、插秧、耘草等“暑假作业”,身上留下的是汗渍、稻须、乱草及蚊虫叮咬等印迹,虽然很苦很累,我却很小就明白了作物生长规律,感受到丰收喜悦背后的“汗滴禾下土”。

时过境迁,犹回味感慨。总感觉现代孩子暑假作业中的造句、写作文“套路”多的原因,与缺乏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力所能及参加体力劳动等有关。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