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硝烟到瓜果飘香 八十年的传承与新生
202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蒋家河口:
从烽火硝烟到瓜果飘香 八十年的传承与新生

记者 祝亮 张发平 章沁橼 文/图
高空俯瞰如今的蒋家河口
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中
1938年4月30日,日军占领巢县
刘淑雯正在为游客讲述抗战历史
 

开栏语 八十多年前,江淮大地烽火连天,皖山皖水间,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敌长城,用不屈意志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

今日,本报推出“重走安徽抗日战场”专栏,循着历史的足迹,探访那些曾见证悲壮与不屈的战地旧址。我们不仅要打捞尘封的英雄故事——是无名战士留下的半截枪托,是乡亲们掩护伤员的隐秘山洞,是敌后武装用智慧打破封锁的传奇;更要记录这片土地的新生——昔日战场变良田,英雄故里换新颜。

红色记忆融入发展脉动,先辈的精神正化作今日安徽砥砺前行的力量。

仲夏末,巢湖滨,稻浪翻滚,荷叶田田。沿着笔直的水泥道路走进巢湖市银屏镇三胜村,白墙黛瓦间,村口红色的“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80多年前,这里的芦苇荡曾响起划破天际的枪声;如今,这里的居民正用直播间里的吆喝声,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新故事。

A 直播余热:村干部的“多线作战”

“刚下播,各位久等了。”村口党群服务中心的屋檐下,三胜村党委书记杨仁军额头挂着汗珠走进屋内,原来他刚参加完一场助农直播。“我们村的主力产品是水稻,还有葡萄、番茄、草莓等蔬菜水果。”杨仁军说,身为村党委书记,他的日常像个不停转的陀螺。“我们每周一到周五甚至周六都要进行直播,曾经通过直播在一周内将村里70亩梨园的果实卖出了1万斤。”他略显骄傲地说。

和他同样身兼数职的还有村内的计生专干刘淑雯,1996年出生的刘淑雯在村里工作刚满两年,却身兼计生登记、宣传报道、游客接待、团委工作、协助包片数职,纪念馆的讲解更是她的“重头戏”。“我们村主要建有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蒋家河口战斗遗址广场、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东斗党支部活动中心等红色教育场所。”刘淑雯介绍道,“村口的这个就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稍后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

B 烽火记忆:芦苇荡里的第一枪

193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第四支队各部先后离开驻地,向东进发,开展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其中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到达银屏山区后开始隐蔽待命,并从当地百姓口中获悉蒋家河口一带是日军常出没的地方。据了解,蒋家河位于巢县(今巢湖市)东南郊,发源于银屏山北麓,距巢湖约5公里与裕溪河交汇,与裕溪河交汇处称之为蒋家河口。该地杂草丛生,芦苇茂密,是伏击敌人的绝佳战场。

为更好地掌握敌情,九团派出侦察员前往蒋家河口暗中侦察。经过3日的侦察,侦察员发现了日军的活动规律:每天上午8时至9时,日军会派出10~30人乘坐汽艇或木船,从巢县县城出发到蒋家河口一带村庄抢掠粮食和财物,随后返回。考虑到蒋家河口距银屏山下仅约5公里,歼敌后可以迅速退守回山区,团政委高志荣决定先打次敌,并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1938年5月12日拂晓,第四支队第九团悄然进入预设阵地。战士们隐蔽在茂密的芦苇荡中静候指令,当多名日军驾着巡逻艇耀武扬威地驶入河口时,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机枪、步枪齐发,手榴弹在敌艇周围炸开。短短20分钟,日军20余人全部被歼灭,新四军战士无一伤亡,并缴获各类枪支十几支和军旗军刀等物。这场战斗既是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仗,也是新四军成立以来的抗日首战,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像是一颗希望的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熊熊烈火,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斗志,也为江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C 守护新生:红色土地当代答卷

“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主要分为室外党建小公园和室内布展两个部分,其中室内布展区域主要分为日寇侵华、东进初捷、红色银屏等七个板块,通过声光电、图片、视频等手段一一呈现。”刘淑雯介绍道。

走进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瞬间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又热血激昂的抗战年代。馆内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历史实物以及生动的场景复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当年战斗的紧张与激烈。2021年10月,该馆被列为“中共巢湖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2023年3月被列为“合肥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逐渐成为了新一轮“网红打卡点”。

纪念馆外的党建小公园内,一座高5.12米、重1938吨的蒋家河口战斗人物雕像格外引人注目。雕像中的指战员们手持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为首的指挥员高举着手枪,仿佛正在振臂高呼,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

在蒋家河口战斗遗址处的河堤上,刻有“蒋家河口战斗遗址”的黑色纪念碑在阳光下折射出肃穆坚毅的光辉。据了解,这是由巢湖市人民政府在蒋家河口战斗胜利60周年之际所建,开国上将、时任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叶飞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现如今这里也成为了巢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0多年前,这里的枪声守护了家园;80多年后,这里的人们用勤劳与智慧让红色土地焕发新生。如今,三胜村依托旧址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让历史得到传承,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打卡地,昔日的战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