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
2025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黑格尔

博物馆热,越来越热。

如果历史是灰烬,那近几年的博物馆则在灰烬之上造起了城邦,并将这丝余温重新引燃,涅槃出了象征着精神归属的火凤凰。“想你的风”吹呀吹,吹过名山大川,吹过仿古街区,吹过网红景点,终于吹进了博物馆,盘旋许久不肯平息。

今天来说一个老生常谈: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

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扮演着多元的角色。

2025年5月18日,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上,国家文物局发布了2024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我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免费开放率达91.46%。也就是说,每20万人就拥有一家博物馆,并且你可以免费享受到身边的绝大多数博物馆。

当然,有很多人绝不仅仅满足于只逛一家博物馆。抖音、小红书等分享类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博物馆打卡成了平台的热门话题词,各种攻略包罗万象,比官方发布还要全面。

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以前几乎不会邀请亲朋参观自己的工作场所。原因无他:参观博物馆,太正经太严肃,如果本身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看展览甚至有些枯燥。现在不一样了,博物院能让你心满意足一整天,各种体验不带重样的,无趣,乏味?那不可能!

博物馆在变,人也在变

虽然逛博物馆的目的不尽相同,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单纯是因为盲目跟风而走进博物馆,更多的是因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喜爱。

正如人民网所说的那样:“当代年轻人见证了国家很多领域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过程,在以开放的视角看世界的同时,更能以平视的视角审视自己,进而探寻发展背后的文化‘密码’。了解得越多,他们越是惊喜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越挖越有惊喜’‘越看越有自豪感’。从‘不太了解’,到‘试图理解’,再到‘真正爱上’,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上升,构成了当下博物馆热的底层逻辑。”

这种越发充沛的文化自信,催生出了不同的文化需求,也督促我们想方设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提升大家在博物馆的体验。

文物可比你长情多了

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早已被大数据算法狠狠拿捏,深居信息茧房而不自知。这种时候,有博物馆真是太好了。无所适从的时候,不妨从繁杂生活中抽身,到博物馆里,找文物疗愈一下。我们说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与见证者。和我们的热爱相比,文物的长情更是经久不衰。

你看,展柜中的武则天金简,公元700年,它带着一代女皇的精神寄托深藏在嵩山脚下,如今女皇早已不在,时代也更迭千载,可是文物在,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在。很久很久以后,看文物的我们也会成为历史,那时候,文物还在,故事也还在。

那就让这些不动不言的文物,继续做见证吧。很多人把博物馆比作一本书,每每翻开重新阅读,都能咂摸出全新的滋味。较之阅读,博物馆也更具备真实感沉浸感,毕竟书本可以随时合上,而博物馆却不行,一旦你出了这座文化殿堂的大门,想再进来不会像合上书本这么简单随意。 据河南博物馆官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