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安徽的消费市场因“水”而焕发出别样光彩——水上乐园里欢声笑语不断,游泳馆内健身消暑两不误,峡谷漂流更是惊险刺激,这些项目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夏日消暑矩阵,让“亲水经济”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商家们也纷纷抓住“水中商机”,让夏日消费的“水花”不断翻涌,为安徽的夏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凉主场:多元戏水地成“打卡热选”
芜湖方特水上乐园成为暑期“顶流”,暑期日均接待量稳定在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园内的造浪池结合夜间灯光秀,吸引大量年轻客群,直接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消费同比增长50%。合肥融创水世界凭借恒温优势,成为亲子家庭首选,亲子客群占比达65%,乐园推出的多种互动项目单场人次破千。
此外,“华东第一漂”霍山大峡谷漂流热度爆棚,5月份正式开漂以来,截至目前,已接待3万多名游客,暑假高峰期日均游客达5000人。带动周边农家乐入住率同比翻番。“夏天来霍山,既能避暑,也能体验到漂流的乐趣。”即将准备漂流的游客笑着说。
工作日,不少下了班的人选择直接前往泳池洗去一天的疲惫。甚至晚上七点,一群热衷游泳竞技的人们又开始入场,开启清凉夏夜……“游泳是夏天的标配。”小刘是合肥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游上一两个小时,在他看来,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消暑纳凉,是度过夏日时光的最佳选择。
消费涟漪:从戏水到产业链“水涨船高”
在安徽,夏日戏水早已跳出“玩水”本身的局限,成为串联区域特色资源的纽带。无论是漂流项目,还是水上乐园,都在以清凉体验为核心,唤醒周边的多元消费。
游客在新安江畔体验竹筏漂流后,常会走进沿岸的徽派民宿歇脚,尝尝臭鳜鱼、毛豆腐等皖南风味;金寨大湾漂流周边,农家菜馆里的小河鱼、特色吊锅,也成了戏水后必不可少的“标配”,让“玩水”的快乐顺着皖山皖水,渗透到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这种联动更让安徽的“水经济”突破季节与地域限制,催生出独特的产业生态。从皖南古村的水系景观到皖北湿地的水上乐园,安徽正以“水”为媒,将分散的文旅资源、特色物产串联成线,让单一的戏水体验升级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经济,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