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记忆 常驻心间的热血担当
安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舞动池州”
图片新闻
80年光阴流转,安徽大地焕然一新
今起,安徽这段高速封闭施工!
下一篇4 2025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烽火记忆 常驻心间的热血担当
——专访九旬抗战老兵宣钜华
实习生 解明月 记者 王珊珊/文 叶俊杰/图
 

他,曾是新四军中被唤作“小鬼侦察兵”的勇敢少年,10岁那年怀揣手榴弹,毫无惧色地穿越敌占区,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传递情报的重任。如今,他已是胸前挂满军功章的九旬老者,岁月的风沙并未模糊记忆,他依旧能清晰而生动地还原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在抗战老兵宣钜华的记忆里,藏着军民同心的鱼水情,更刻着人民军队踏破硝烟的胜利足迹。

少年侦察兵潜入敌营的烽火记忆

7月11日上午,记者在合肥市庐阳区阜南路的一栋老房子里,见到了抗战老兵宣钜华,此时,他特意换上了一身挺括的军装,“身子骨还算硬朗,日常生活我基本都能自理,也常常去环城公园散散步。”说起日常起居,老人的脸上带着笑意。可当话题触及遥远的烽火岁月,宣钜华的眼神瞬间清亮起来,那些埋在记忆深处的少年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1934年,宣钜华出生在合肥东乡刘家集小宣村。1944年,在父亲被捕杀害后,年仅10岁的宣钜华跟随母亲成为新四军七师巢北支队的一员,成了侦察班最小的“小鬼侦察兵”。同年,一场奇袭任务让他至今难忘。当时,巢北支队计划突袭合肥晓星集的日伪据点。10岁的宣钜华穿上老百姓连夜改制的棉袄,腰间藏着两颗手榴弹,清晨便踏上6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上,宣钜华和同伴们不敢停歇,直到目的地才买了块饼子充饥,借着和饼店老板搭话的功夫,悄悄摸清了敌人的布防。“老百姓给的情报,比枪还管用。”宣钜华说道。靠着精准的侦察信息,新四军仅用25分钟就完成此次突袭,消灭了盘踞在此的日伪军,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全队立下三等功。

“当时枪声响起的时候,老百姓以为是土匪进来了,纷纷关起门不敢出来。”宣钜华说,“但是突击结束时,街道上的面店已开门,老百姓守在门口欢呼和迎接我们。”这一幕,深深印在了少年宣钜华的心里。

军功章里与合肥的珍贵联结

1949年1月,已有丰富侦察经验的宣钜华,带着任务潜入合肥东边的三里街机场。他和战友化装成老百姓,摸清了敌人的火力布置后,迅速汇报部队并埋伏在附近,等待总攻信号。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十几挺轻重机枪同时开火。不到3分钟,战斗就宣告结束,军队无一伤亡就占领了机场。

据宣钜华回忆,部队是从当时的威武门(今大东门)进城,进入城门时,合肥人民打鼓鸣、放鞭炮,热烈欢迎我们!“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唱着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行,路边老百姓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那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场战斗胜利后,宣钜华再次荣立三等功。胸前的军功章,成为他与合肥解放最珍贵的联结。

采访最后,宣钜华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特殊的相册”,“这是我小叔,他算是我革命的领路人。”“这是上甘岭战役的一些情景。”……记者看到,相册里泛黄的照片旁配上寥寥数语,真挚感人。如今,年过九旬的宣钜华继续发挥着余热。多年来,他走进机关、校园、街道、社区、企业宣讲红色历史、革命故事。正如宣钜华所言:“我希望通过我的宣讲让红色故事流传下去,也希望年轻人不忘历史,为国家多做贡献。”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