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县域面积排名居安徽省第二的县,达3261平方公里。这里素有“尧舜之乡”之称,相传舜帝躬耕于此,尧帝闻其贤德,千里来访。境内有尧渡之河、舜耕之山。约3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东至华龙洞与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南京汤山等地的古人类遗址齐名。这里有太多的历史遗存,也有着被称为最为原生态的皖南秘境。在东至寻古问今,在传统与当代中,发现安徽。
华龙洞:发掘国内唯一完整面部人类化石
自唐设县以来,先后沿用至德、建德、秋浦、东流、东至5个县名。1959年,东至县由原“东流县”与“至德县”取首字合并。如果说追溯到这里最早的人类活动,就需要去华龙洞感受一下,这里也是东至最值得打卡的地点。华龙洞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唯一同时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颌骨的中更新世中后期人类化石,对于探讨东亚古人类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华龙洞遗址位于东至县尧渡镇的梅源山南麓。遗址发现于1988年底,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正式发掘,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根据遗址动物群组成,结合初步的铀系年代测试,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阶段所处的地质时期大约为中更新世中后期,年代距今约33.1~27.5万年。
根据堆积特征与动物群组成,考古学家推测该遗址与现代人起源有关,将其命名为“华龙洞”,寓意“中华始祖、龙的传人”。这里也与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南京汤山等地的古人类遗址齐名。华龙洞古人类体质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在演化上属于古老型智人或准现代人,2015年命名为“东至人”。2019年10月,华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流小镇:陶渊明隐居之地
彭泽旧地,桃源新境。这里,是陶渊明归隐之处,山川仍留陶公诗意。于此栖居,晨闻鸟啼,暮赏山岚。
东至县东流镇位于长江边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陶渊明是江西九江人,他在归隐之前担任九江彭泽县令,而东流镇在当时属于彭泽县。彭泽县令是陶渊明官场生涯的最后一次任职,他一生都无法适应官场,在彭泽任职了80多天后就裸辞了,辞官以后,为了避免世俗的纠缠,于是乘船顺流而下,来到东流。这里的田园风光为陶渊明提供了理想的隐逸之地,他曾在东流种菊赋诗,并作《劝农》《九日闲居》 等诗篇,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
走在东流镇的老街上,仿若穿越千年,与陶公共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境。 在陶公祠里,展示着陶渊明在此隐居留下的许多名作。陶公祠毗邻的东流双塔之一秀峰塔,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东流县志》记载建塔是为“增补文枢,更增秀气”。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镇的名字,竟源自于宋代黄庭坚所写“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
南溪古寨:隐蔽在山脉腹地之中
东至县的深山峡谷之中, 静卧着一座千年古寨——南溪古寨,相传匈奴王子金侨公为避黄巢战乱隐居于此,如今寨内村民多为匈奴人后裔。
远望山峦屹立、雾气升腾,九条山脉俯身而下,南溪古寨就隐蔽在山脉腹地之中。村口古树旁的一座单孔石拱古桥诉说着这个千年古寨的历史,这样的古桥村里还有两座,叫做“进村三把锁”。
古寨沿溪而建,水道呈S形走向,绕过99弄,跨过88沟,寨内宛如一个天然八卦迷宫。山、水、村的绝妙结合,称为“三奇”。
这个又名金家村的小小村落,隐蔽在山脉腹地。青砖黛瓦马头墙,看起来和皖南的任何一座村落并无二致。而村子里珍藏的金氏族谱中记载,其为匈奴最大部落休屠王之子日磾的后人。唐朝末年,金氏祖先金侨公为避黄巢战乱,从徽州黄灯迁到此地定居。因此,被誉为“隐居在大山里的匈奴部落”居住地。塞上的马背文化和江南的农耕文明,在这里悄然碰撞融合。
99条巷弄,全是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房屋依山而建,绕着小溪有序地排列着,溪水就从房檐屋脚下流淌。住在这里的金氏族人和皖南土生土长的居民已日趋相同。养猪、种菜,也已是他们的日常。我们只能在留存于建筑和石刻上的骑射图案中找寻着历史的痕迹。
金家村里最古老的两处建筑,是金氏祠堂和匈奴城堡。金氏宗祠始建于1583年,是南溪古寨现在尚存的唯一一座祠堂。堂内柱础上青天白云的图案和弓箭模样的弯梁还保留着匈奴的特征。
匈奴城堡建于元代,是整个古寨的最高处,当时用来防御外敌。这座碉堡墙壁之间的夹角并不是直角,它呈60度,像一支呼之欲出的箭。而箭之所指正是西北方,代表了金氏后人对先祖的思念。
未来:由“山城时代”迈向“滨江时代”
东至为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长江东至段岸线长113.29km(含老虎滩、清节洲岸线30.59km),被列入长江干流岸线10.69%,未来随着东鄱高速、宣城至东至高速和长池九、宿望宣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建成,东至左右逢源、联结东西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位列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区,实施“一江两岸,拥江发展”战略,沿江布局2个省级开发区,逐步由“山城时代”迈向“滨江时代”。
东至是国家级生态县,也是全省林业大县,生态资源优渥,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据悉,已探明的非金属矿资源量超60亿吨,其中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储量大,分别达20亿吨、4亿吨、2亿吨。特色产业方面,食用菌、皖南土鸡、鳜鱼等驰名全省,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特色产业“十强县”。
除此之外,东至襟江、带湖、含山,境内升金湖风景区、历山风景区和仙寓山风景区同样也是名声在外。升金湖被誉为“中国鹤湖”“鸿雁之乡”,是集合生物多样性的宝贵土壤;历山风景区中的历山又名舜耕山,山中自然景色丰富,又拥有尧舜祠等在内的人文景观,具有深厚的自然和人文魅力;仙寓山坐落于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之处,是皖南的第四高峰,有人猜测,“悠然见南山”,便是此处仙寓山。
这一片皖南秘境,还有不少宝藏美食等着游人来发掘:清明粿、东至米饺、葛公豆腐、山粉圆子烧肉、南溪糖粑、葛粉圆子……安逸小城,自在东至。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