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首个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安徽
聚力“芯屏汽合”,打造产业地标
话剧《将军行》安徽首演 再现洪学智将军光辉一生
下一篇4 2025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航天首个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安徽
站在世界舞台,重塑航天国际合作新格局
记者 王伟玮
 

星报讯 深空探测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中国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范围持续扩展。记者获悉,今年7月7日,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将在安徽合肥举行,这也标志着安徽在全球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合作中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三年筹备终圆梦

“历时三年不懈筹备终于圆梦,意味着航天国际合作新篇章正式开启。”说起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的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胡朝斌倍感振奋与自豪。

据介绍,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国家航天局探月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行星探测地平线2061共5家单位共同发起,于2023年9月通过中国科协评审,经多方努力,学会注册地最终确认为安徽合肥。2025年4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落户安徽合肥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不仅是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也是全球首个以深空探测为名的国际科技组织。学会的成立对推动全球深空探测国际合作、构建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新格局,助力安徽打造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将成为国际科技成果与知名科学家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胡朝斌介绍,此次大会线上线下约100人参会,包括近10位两院院士,20余位外籍会员,10余位驻华外交使节,多家驻华国际组织负责人,多位国内高校校长等特邀嘉宾。其中参会外宾线上线下共25个国家,约50人。

深空探测不止步

这是一个航天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深空探测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王中民表示,学会将着力构建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聚集全球优势科技资源,汇聚深空探测领域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撑我国深空探测战略规划和国际月球科研站、行星探测等重大工程,助力航天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现有航天国际合作格局正在逐步改变。在王中民看来,学会将成为拓展航天领域开放合作的新渠道,落实“走出去”战略,通过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广泛参与和主导相关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声,打破国际封锁,为重塑航天国际合作新格局、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同时,学会以安徽省科技资源为依托,以中国深空探测重大项目为牵引,将国际科技成果、知名科学家“请进来”,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联动,提升安徽原始创新新动能;孵化新技术、新产业,促进成果转化,构建安徽空天信息产业新集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