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夏日消费潮
网络“黑嘴”伤企 合肥警方依法对杨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骆岗街道观园社区织密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安徽男手收获全国锦标赛铜牌
悦书房
安徽首例3CG磁导航PICC置管技术成功运用
3上一篇 2025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首例3CG磁导航PICC置管技术成功运用

记者 马冰璐 通讯员 刘理扬 董悦
 

星报讯 静脉治疗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药物、血液制品等输入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一例3CG磁导航技术引导下的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护士运用此项技术为一名11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精准置入了可用于长期静脉输注治疗的导管,填补了省内相关技术空白。

近日,在安医大二附院儿科病房,在儿科护士长、静脉治疗护理组组长朱琴的熟练操作下,11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小月的右上臂静脉被置入了一根PICC导管。这根静脉导管的直径仅有1.33mm,比进行置管处的人体静脉还要纤细。置管过程仅十多分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全程无痛。接下来,患者小月将在该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接受治疗。造血干细胞和治疗药物将通过这根PICC导管输注至其体内,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朱琴介绍,PICC置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需长期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导管可在患者体内留置最长达一年时间,避免了反复多次扎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此次采用的3CG磁导航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比传统置管方式更加安全,实现了导管位置的精确定位。”

朱琴表示,上述3CG磁导航技术下的PICC置管操作模式目前在安徽省尚属首例,极大提高了PICC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未来,该院将在临床进一步运用该项技术,以便更多适应症患者享有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

记者在安医大二附院了解到,目前该院已有具备静脉治疗技术的护士近30人。该院在省内较早开展静脉治疗等专科护士培养,目前拥有8个省级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全院培养具有先进技术操作能力的专科护士170余人。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