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烽火照山河 铁血红心铸丰碑
安徽首条儿童医院“健康专线”开通
旌德白地镇: 青春助农 赋能乡村振兴
怀宁县凉亭乡:征兵宣传“声”入民心
下一篇4 2025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云岭烽火照山河 铁血红心铸丰碑

记者 张亚琴
 

新四军作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宣城市泾县云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如今,坐落于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以11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建筑为载体,用实物、史料与场景复原,讲述着1938年至1941年间,这支人民军队在皖南大地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座 “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青瓦白墙间触摸民族精神的根脉,于烽火记忆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青瓦白墙里的抗战中枢

踏入云岭镇罗里村,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 “种墨园” 的船型建筑群便映入眼帘。这座建于清末的宅院,由三进四十七间房和一座花园组成,1938 年新四军进驻云岭后,成为叶挺军长、周子昆副参谋长等领导人的办公居住地。穿过天井,叶挺办公室里一桌一椅的简朴陈设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 就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陋室中,军长运筹帷幄,指挥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粉碎日寇扫荡,将 “铁军” 威名传遍华中敌后。墙上悬挂着 “江南作战地图” 与 “皖南作战地图”。

与种墨园一墙之隔的 “大夫第”,是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的办公居住地。这座占地 2000 多平方米的宅院,曾是参谋处、秘书处的办公场所,如今堂屋正中悬挂的 “矢志革命 风范永存 —— 项英同志生平展”,用五个单元再现了这位工人运动领袖从早期革命到领导新四军的人生轨迹。在大夫第右侧厢房,张云逸住室的展柜里陈列着他使用过的马鞍与望远镜,这位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开国元勋,曾在此策划指挥第三支队在皖南的游击作战;而罗炳辉住室的油灯与军用地图,则无声诉说着那位 “从奴隶到将军” 的传奇将领,如何在云岭制定江北指挥部的作战方略。

云岭村中心的陈氏宗祠,是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这座建于清康熙七年的徽派建筑,现存面积约 3000 平方米,三进院落的格局中,前进的木质舞台尤为引人注目。1939 年春,周恩来同志在此登上舞台,发表《新阶段的新关键》即兴演说。如今,舞台两侧的回廊仍保留着当年展出繁昌保卫战战利品的展架,祠堂后厅的 “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里,“云岭烽火,战士丹心” 八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与展柜中锈迹斑斑的刺刀、布满弹孔的军衣共同诉说着战火纷飞的岁月。

将帅英烈的精神图谱

在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展陈体系中,“红心向党 信念如磐 —— 叶挺同志生平展” 与 “矢志革命 风范永存 —— 项英同志生平展” 构成了精神叙事的双主线。叶挺展以五部分还原了这位北伐名将从农家少年到人民军队缔造者的人生历程:从保定军校求学时致信《新青年》阐述报国志向,到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为第四军赢得 “铁军” 称号;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中高举革命义旗,到皖南事变中被扣后以《囚歌》明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在叶挺住室,一张他与妻子李秀文、次子叶正明的合影格外珍贵,照片中将军眼神坚毅,谁能想到这竟是他牺牲前为数不多的家庭影像 。

项英展则聚焦这位工人运动领袖的革命实践: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领导汉冶萍工人大罢工,到中央苏区时期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 “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 的艰苦卓绝,到组建新四军后领导部队在华中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在大夫第项英办公室的展柜里,保存着他使用过的砚台与毛笔,而墙上悬挂的皖南事变路线图,标注着1941年1月他率部突围的轨迹 —— 这位43岁的新四军副军长,最终在茂林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杀害,牺牲时仍紧握着随身携带的党的文件。

纪念馆中,还有许多不应被遗忘的英烈身影:经济学家钱俊瑞在种墨园的住室里,陈列着他编写的抗日宣传材料;“民族的号手” 任光的住室中,《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的乐谱手稿静静躺在玻璃柜中,这位曾为《风云儿女》作曲的音乐家,1941 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时年仅41岁。这些不同身份、不同国籍的革命者,在云岭共同构筑起民族解放的精神高地。

烽火记忆永传承

作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每年接待超 50 万参观者,其中青少年群体占比达 40%。

如今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已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单位,发展为集 “教育、研究、展示、服务” 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综合体。11 处旧址中,叶挺桥、修械所、战地服务团等场景复原,让参观者能直观感受新四军的战斗生活;而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的设立,则将历史记忆与当代国家安全观教育有机结合 —— 序厅 LED 屏构成的 “国家安全之门”,用汉字 “安” 的演变揭示 “国安方能民安” 的深刻哲理;“全域守卫 大国长安” 展区通过多屏触控技术,将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国家安全案例与新四军历史相呼应,展现从抗战时期情报保卫工作到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承脉络。

当参观者的指尖轻轻拂过种墨园的木质窗棂,触摸的不仅是 1938 年的历史温度,更是一个民族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精神力量。当夕阳为纪念馆的马头墙镀上金边,叶挺桥畔的潺潺流水仿佛仍在诉说当年的战歌,而那些青瓦下的红色记忆,终将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