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消费新活力
人形机器人“夸父”在合肥开跑
省体育博物馆“科技赋能体育”进校园
流感?不!是流感嗜血杆菌!
肥东经开区祥和社区关工委: 小满诗笺启新趣 稚子清声颂古今
中国科大揭示植物生长素内向运输机制
下一篇4 2025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消费新活力

记者 徐越蔷
 

“早晨在小区门口的早餐车买份热乎的包子,下班顺路取快递时捎把新鲜蔬菜,周末带孩子在社区书屋读绘本。”家住合肥市蜀山区绿怡居的张女士向记者细数生活变化,“现在步行15分钟能解决方方面面的生活需求,连修鞋配钥匙都能在社区服务点找到。”

在消费领域持续探索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以其独特魅力,不仅“圈”出消费新活力,更“圈”出百姓幸福感。日前,商务部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典型经验做法,合肥市六项经验做法入选并获全国推广,其“秘籍”值得深入探究。

加强顶层设计是合肥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基石。该市编制《合肥市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规划导则》,并将生活圈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制订试点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每年在主城区选择不少于10个社区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累计培育20个品质型社区、2个提升型社区。

推动社区便民商业发展是关键举措之一。合肥通过出台政策支持社区商贸中心、超市、便利店、餐饮、家政等业态发展,并给予超3000万元资金支持,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补配钥匙、衣物缝补等微利公益业态,采取减免租金、水电费等方式,既降低了其运营成本,又为这些民生必需的小业态保留了生存空间。

在完善便民业态方面,合肥市商务局、市房产局等15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方位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建成城市阅读空间、新增小区居民活动中心、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设社区助餐食堂等,让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在社区内的消费频次和消费品类。

菜市场作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深入实施“文明菜市”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建设改造提升158家农贸市场,推动菜市场提档升级。据统计,灯塔菜市、金星和园菜市等99家“品种丰富、干净卫生、功能齐备、管理有序”的菜市场获评全省星级文明菜市。

智慧赋能为便民服务提质增效。合肥整合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家政网络平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推进智能快递柜、自助售卖机等智能设施进社区进门店,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在为企服务方面,合肥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整合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店铺开业手续,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不仅在合肥,近年来在安徽各地,“15分钟生活半径”正成为民生服务新标尺。“医疗服务圈”“阅读服务圈”“就业服务圈”“养老托育圈”“健身休闲圈”……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将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市更新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融合,统筹推进设施补短、服务提质与资源整合,让每个精心打造的“圈”都成为承载幸福感的重要载体。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