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最后一个完整交易周,A股市场如同一场拉锯战,多空双方围绕3300点反复争夺。从周初的跳水恐慌到盘后突发的政策利好,投资者情绪在短短五天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而随着周五收盘后央行、财政部等多部门接连释放重磅信号,A股三大指数反弹拉升,其中上证指数周涨0.56%,收报3295.06点;深成指涨1.38%,收报9917.06点;创业板指涨1.74%,收报1947.19点。
上周,A股市场始终未能摆脱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周初一度冲高至3340点,但随后连续三天失守3300点,盘中多次上演“高开低走”的跳水戏码。银行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但市场整体成交量持续萎缩至1.1万亿元左右,反映出资金抱团避险与增量不足的困境。
与此同时,高位题材股经历惨烈补跌。安记食品、国芳集团等前期连板股上演“地天板”极端波动,半导体、计算机板块则因业绩证伪风险遭遇抛压。市场分化加剧:一边是金融、电力等红利板块的逆势走强,另一边是科技成长股的持续回调。这种割裂背后,既有节前避险情绪的升温,也暗含对中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焦虑。
正当市场陷入迷茫之际,4月25日盘后,三则重磅消息接连引爆:
央行6000亿MLF“放水”。央行宣布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直接为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此举不仅缓解了市场对资金面紧张的担忧,更释放出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明确信号。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银行板块已连续上涨,部分资金或已提前布局,需警惕周一高开后的获利兑现风险。
财政部“减负”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土地增值税暂免征收。这一政策既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也间接利好基建、消费等内需板块。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为后续扩大内需政策铺路。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理事沃勒罕见发声,称若关税战导致失业率上升将支持降息。叠加美国一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押注增强。这一变化不仅提振全球风险偏好,也为A股外资回流创造条件。4月26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24亿元,创陆港通开通以来新高。
机构观点呈现两极分化:
乐观派认为,MLF放水与美联储转向构成“双宽松”环境,科技成长股有望接力反弹。例如,中信证券指出,筹码出清后的半导体、AI算力板块已具备性价比。
谨慎派则强调,节前资金避险需求与业绩暴雷风险尚未释放完毕。英大证券提示,若周一高开补缺,需警惕主力借利好出货。
更微妙的变量来自中美博弈。尽管特朗普释放关税下调信号,但商务部明确表示“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这种“口头利好”与“实质缺位”的错位,令市场难以形成一致预期。
从技术面来看,沪指已连续三日在3300点附近震荡,尽管下方仍有多条短期均线提供支撑,但上方3350点的压力位也十分显著。从市场成交看,尽管从一度跌破万亿元成交后有所回升,但仍处于1.1万亿元左右的地量水平,市场情绪依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队护盘力度出现边际减弱迹象,随着本周迎来五一长假前最后3个交易日,结合长假效应前市场量能大概率或继续萎缩的同时,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披露迎来尾声,短期仍应保持适当谨慎,控制仓位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