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21时54分,上海西站的夜色被青春的热浪点亮。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客运段值乘、上铁文旅传媒集团公司组织的Y776/7次“研学专列”载着上海市进才中学550名高二学生,向着安徽省六安市缓缓启程。
这趟长三角铁路开往安徽方向的研学专列,承载着少年们的期待,经过一夜穿山越岭,于次日9时13分停靠在六安站,窗外大别山的苍翠山峦仿佛为这场“行走的课堂”拉开序幕。在金寨的五天时间里,这群00后学子将用脚步丈量革命老区的变迁。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在天堂寨初级中学续写沪皖教育协作新篇,在农家院落聆听脱贫攻坚的鲜活故事,用沾满泥土的双手理解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车轮与铁轨的铿锵节奏,唤醒了进才中学延续数十年的帮扶记忆。六安市作为上海的对口合作城市,以金寨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发源地而闻名。时间回到1997年,进才中学师生乘坐大巴首次踏入这片红色热土,来到天堂寨初级中学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此后的十余年间车轮碾过四季轮回,从帮扶到研学,一代代学子在红军广场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宣誓。2015年,为响应上海市教育改革需求,进才中学按下了前往安徽社会实践的暂停键。直至2024年,这项德育课程才重启征途,历经近十载沉寂后,踏上崭新征程。
谈及重启初衷,带队副校长李晓群目光灼灼:“大别山社会实践是进才德育教育的‘精神图腾’,我们更希望学生用脚步丈量时代的变迁。”
重启的不仅是行程,更是安全与深度的升级。往年浩浩荡荡的大巴车队需协调十余辆车辆,存在分散管理的风险;从2024年开始,学校通过组织研学专列的形式,实现“从校门到山门”的无缝衔接,普速列车夕发朝至的节奏更让学生能在卧铺车厢养精蓄锐。
尽管高铁能缩短旅途时间,但500多人的庞大队伍上下车需协调站台,且集中时间段难以满足研学团队灵活需求。负责安排研学行程的校方工作人员表示,相较高铁,普速列车的节奏更契合学生作息规律,还能为学生们提供集体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4月21日上午,当列车驶过合肥站,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客运段值精心策划的“非遗进车厢”活动,让徽风皖韵在行进中流淌。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唱段,婉转唱腔与车轮节奏交织成独特韵律;非遗徽州大漆传承人现场展示匠心技艺,大漆工艺品在晨光中折射出琥珀色光泽。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研学专列,没想到坐火车除了可以欣赏沿途风景,还可以学到这么多生动鲜活的知识。以前通过媒体平台了解过黄梅戏和漆艺,现场听到看到很不一样,觉得非常震撼。非常自豪我们国家有如此瑰丽的文化宝藏,对接下来的行程也非常期待。”进才中学学生叶欣容兴奋地说道。
穿行在皖西山水间的绿色长龙,见证着长三角铁路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度。这趟专列的开行,恰是长三角铁路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缩影。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7700公里。而研学专列这种“慢出行”模式,恰似高速路网中的文化驿站,让教育突破课堂边界。当4月25日返程专列启动时,学子们带回的不仅是一段研学历程,还将更有一份跨越地域的成长答卷。这趟搭载着550个青春身影的列车,不仅完成了地理空间的跨越,更在新时代的长三角版图上,画出了一道连接历史与未来、城市与乡村、书本与生活的璀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