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1月和2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安徽省企业信用指数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一。安徽,已成为全国企业信用建设领域的新标杆。
2.74亿条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一网归集”
自去年以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信用建设,开展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和“信用助企行”系列活动。同时,推行信用承诺制,覆盖登记注册、行政审批、信用修复等场景,累计惠及50.4万户经营主体。针对企业融资难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皖质贷”产品,授信总额达82.4亿元。
在强化涉企信用信息整合方面,我省实现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抽查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的“一网归集”。累计归集各类涉企信用信息2.74亿条。扎实推进“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改革,实现“一次登录、一网填报、多方共享”。
与此同时,聚焦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安全、侵权假冒等领域,强化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治理,累计将536户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健全信用修复管理机制,拓展修复类型,建立“线上+线下”“告知+提醒”“联动+服务”等信用修复“一件事”办理体系,助10.2万余户经营主体重塑信用。
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全省250万户企业实现信用风险“画像”。在生态环境、粮食经营、国防动员等领域,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共享共用企业信用风险信息和分类结果,着力营造“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
让信用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硬名片”
在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安徽围绕信用指数提升,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落实,从部门协同到全民参与,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 “信用安徽” 亮丽名片。
4月11日,省政府专题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会议要求,在健全信用制度体系、拓展应用服务场景、提升综合治理效能等方面持续用力,全面提升信用建设水平,着力塑造“诚信安徽”品牌,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企业信用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面提升,合肥在国家信用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城市信用排名中位居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