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西溪南
安徽第二艘,在芜湖市顺利下水
省检察院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上线
机器人“十八般武艺”赋能各行各业
正在公示!安徽1人、1集体入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机器人“十八般武艺”赋能各行各业

记者 沈娟娟
 

模仿学习超声医生的手法,精准地完成多部位智能扫查,并且实时分析超声影像中的脏器和病灶情况,迅速生成规范化超声检查报告,这样的机器人“超声医生”已经在合肥亮相。此外,能进火海的灭火救援机器人、能行走的清洁机器人、能飞行的无人飞行器、能科考的水下机器人……各种机器人正展示着绝活,正在或者即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全球首台具身智能超声机器人亮相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什么是具身智能?其实就是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近期,合滨智能推出全球首台具身智能超声机器人原型机,实现“辅助-扫查-诊断”全流程超声检查的机器人化。这款机器人可以包揽超声检查的全流程,辅助操作机器人可以在视觉引导下,自主完成超声机参数调节、耦合垫放置等辅助操作,为后续检查提供了便利。

“在扫查过程中,实时分析超声影像中的脏器和病灶情况,迅速生成规范化超声检查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合滨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仅能缓解基层医生不足的问题,还能解决超声扫查过程中不够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让超声扫查变得更简单、更普惠。

不仅如此,超声机器人还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质量超声服务,有效减少患者排队时间。据悉,合滨智能具身智能超声机器人原型机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首次成功落地,未来,它可以在医疗和养老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机器人正从科幻走进现实

能进火海的灭火救援机器人、能行走的清洁机器人、能飞行的无人飞行器、能科考的水下机器人……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到处都是项目研发、产品调试和生产场景,各种“身怀绝技”的机器人从这里“照进现实”,给人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合肥哈工特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近10台身披“铠甲”的特种机器人让人感觉威武霸气,仔细一问,原来他们都有各自“绝活”,比如消防灭火、排爆巡检、应急破拆、箱涵检测等,曾在山火救援、矿山救援等各类突发性事故救援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据介绍,成立于2016年的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主要聚焦于机器人、高端装备、光电传感等方向,围绕“机器人+X”科创产业体系,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发展模式,打造专业化赋能团队,配套自有基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融合,实现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共引进各类创新及产业人才1000余人,申报各类专利超1000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00余项,主导和参与制定机器人控制系统、减速机等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并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0余项,认定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13项。现引进培育科技企业120余家。

合肥“6128”行动计划破解发展痛点

机器人产业乘势而上,蓬勃发展,正在合肥“生根开花”。目前,合肥积极构建“4+3”产业布局,以瑶海、包河、蜀山、高新为核心引擎,经开、肥东、庐江协同支撑,打造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全国领先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痛点,合肥市正式推出“6128”行动计划:力争一年内开放60家整车配套企业供应链目录,为100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攻关,打通华为、讯飞2个多模态大脑,形成共性服务能力,促进8大场景实施落地。“通过系列举措,合肥市将全方位破解智能机器人产业痛点,力争进入全国头部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城市,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五,打通车-机-人三大终端产品体系,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为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